新四军在皖南事变后的主力部队之一。1941年2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编成。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辖第1、第2、第3旅,共1.2万余人。2月,第1师讨伐了降日的原国民党鲁苏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部。4月,苏中军区成立,第1师领导机关兼军区机关,先后辖第1、第2、第3、第4、第5、第6军分区和“联抗”司令部、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9分校等。11月,叶飞任副师长。同月,进入江(都)高(邮)宝(应)地区的第6师第18旅归第1师建制;位于江南的第6师第16旅划归第1师指挥。第1师兼苏中军区后,粉碎了日伪军5000余人对泰州、靖江一带的“扫荡”。1942年进行精兵简政,发展生产,整训部队,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陆续组建了12个县独立团和3个海防团。3月,谭震林任政治委员(未到职),第1、第3、第18旅分别兼苏中军区第3、第4、第1军分区。为便于坚持苏中各个地区的斗争,各旅除保留1个主力团为机动兵团外,其余部队编入地方独立团,充实地方武装。10月,粟裕兼任政治委员。同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1师和第6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归粟裕统一指挥,对外番号不变。年底,第2旅移至苏南,与第16旅合编,仍称第16旅。1943年4月至12月,第3旅兼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在南通以东地区开展反“清乡”斗争,并粉碎了日伪军8000余人对东台、泰兴地区的“扫荡”。1944年1月,第1师对高邮、宝应和泰县(今姜堰市)、如皋地区的日伪军发动进攻,攻克据点17处。3月进行车桥战役,打通了与淮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联系。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和军部的指示,1944年12月27日,粟裕率第7团、特务1团、特务4团和地方干部300余人渡江南下,叶飞任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1945年1月6日,粟裕率领的南下部队在浙江长兴县槐花坎地区与第16旅会合,13日成立苏浙军区。4月,叶飞率第1团、特务2团、江高独立团组成的教导旅南下,编入苏浙军区。同时另外组建了苏中军区领导机关,不再由第1师兼。新四军第1师在抗日战争中,转战于苏中、苏南、浙西,歼日伪军6.6万余人。到大反攻之前,部队发展到3.1万余人,组建地方武装6000余人。
新四军第1师军政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第1师的集体领导机构。1941年4月30日,经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在新四军第1师设立军政委员会,由粟裕、刘炎、钟期光、周林4人组成,刘炎任书记。1942年3月,刘炎因病休息,粟裕代理书记。1944年8月,增补刘先胜为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撤销。
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
新四军为发展东南组建的机动部队。1945年3月,新四军第1师将第1团和苏中军区特务2团,江高独立团编成教导旅,由第1师师长叶飞率领南下浙江。旅长廖政国,政治委员韦一平,参谋长廖昌金,政治部主任曾如清。1945年4月7日渡过长江,23日到达浙西长兴地区,改称苏浙军区第4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