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老子有言:“智慧出,有大伪。”这句在2500多年前并未引起多大重视的话,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却确确实实地应验了。知识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物质文化生活空前提高的同时,失信作伪行为愈益频繁,利用高科技造假引发的犯罪现象层出不穷,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鉴此,党的十七大号召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途径是“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和“弘扬中华文化”,“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本文试就弘扬中华民族诚信文化问题作一简要探析。
首先,必须肯定,由于中华诚信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迄今它仍是我国伦理道德中的主流。例如,2010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一肩扛起残破家谢延信》,介绍了这位道德模范-谢延信的模范事迹:为践行对爱人临终时的承诺,他毅然将自己的姓氏由“刘”改为“谢”,把幼女送回自己父母家,他苦苦厮守谢姓这个家,每天早早起床,一边做早饭,一边为岳母洗脸梳头,之后再侍侯智障妻弟吃早饭。他侍候瘫痪在床的岳父18年,照顾多病的岳母和智障的妻弟35年,青丝变白发,爱心不移。又如《新民晚报》2010年7月27日发表《台州粗心小伙错汇百万元天降“横财”河南商户不动心》,记述了粗心的浙江台州路桥小伙郑鹏,错将100万元汇款打到了河南郑州某公司经理王百照的账户中。王百照收到银行短信后,迅即请两地银行反复查对,知道是郑鹏错汇时,便主动上门向郑鹏表示,把100万元钱悉数还给他。此类事例还可举出不少。
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不诚信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各行各业都在发生。2010年6月,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成的课题组,对上海社会诚信问题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44.2%的受访者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状况下降了,诚实守信在一部分人心目中成为“无用的别名”,甚至有90.2%的受访者认为诚实守信在不同程度上会吃亏。在一些地方,老实排队的经济适用房申购者望眼欲穿,有人却能用虚假申报材料轻松拿出房子钥匙;少数把学籍“取巧”改到外地的高考考生,比坚守原籍的考生获得了更好的升学机会;掺杂做假的不法商家,比本分守法的经营者获利更多;客观真实的电视节目受到冷遇,靠炒作造假的低俗节目却一时大受欢迎……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让“诚信吃香,失信吃亏”》,《人民日报》2010年7月16日)诚如中共中央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针对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的现实,《纲要》把“诚信”列入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并把“诚实守信”作为要大力倡行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诸如以倡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等,全国道德建设水准有了回升,道德模范不断涌现。但是,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的社会公害仍在肆虐。例如,在教育界,从唐骏的“学历门”事件(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唐骏学历疑云问“成功人士”诚信》)到北京市73岁范垂礼以军校招生为名诈骗140余名事主1900余万元(《高考诈骗何时休?》,《人民日报》2010年8月20日);在医学养生界,从“排毒教父”林光常、“太医后人”刘弘章、“食疗专家”张悟本的先后倒下,到“仙长”李一的被揭露(《李一“神话”还能撑多久》,新华社记者王晓磊重庆8月16日电);在财税方面,从2009年,青海省国税部门查出在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复线工程中的“问题”发票1154份,涉及金额1.28亿元,偷逃税款494万元,到2010年6月23日,审计署在公布的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中指出,中央一些部门接受和使用虚假发票列支问题比较普遍,抽查56个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1.42亿元。(《关注发票漏洞问题(上)》,《人民日报》2010年7月20日)等等。应该说,就全国范围而论,上述事例仅是欺骗欺诈公害的冰山一角;但是,却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坚决改变不讲信用的社会风气、彻底清除欺骗欺诈这一社会公害。这就必须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诚信文化。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丰富的诚信文化资源。我们要进行以增加诚信意识为重点的道德建设,必须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的诚信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显微镜和解剖刀进行铢分毫析,取其精华,以为建设社会主义诚信社会的借鉴。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儒学更把诚信视作“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立政之本”。一部《论语》,“信”字凡38见。孔子大讲“民无信不立”(《颜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政》)。孟子则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从总体上说,“诚”与“信”的含义是一致的。如《礼记·乐记》曰:“著诚去伪”,疏云:“诚,谓诚信也。”《说文·言部》云:“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作为道德范畴最早起于人际交往,特指为人要言而有信、实在不伪。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诚”与“信”又各自具有多重具体含义和社会作用。
诚的本意是诚实不欺、真实无妄。《易·文言》云:“修辞立其诚”。疏云:“诚谓诚实。”朱熹在注释《大学》“诚其意”、《孟子》“反躬而诚”时均说:“诚,实也。”在注释《中庸》“诚者,天之道”时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可见,诚信就是为人处事实实在在、不欺不伪。子思和孟子把诚由“人之道”扩大到“天之道”。《中庸》曰:“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也。”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样才能做到“诚心守仁”、“诚心行义”(《荀子·不苟》)在荀子看来,诚,是君子的操守,为政的根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同上)可见,“诚”的含义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主要有:第一,以直论诚,是谓诚直,主要破一个“枉”字;第二,以真论诚,是谓真诚,主要破一个“伪”字;第三,以精论诚,是谓精诚,主要破一个“懈”字;第四,以实论诚,是谓诚实,主要破一个“欺”字。总之,“至诚通天”。不论是立身、从政还是经商,至诚均为第一要义。
“信”的本意是恪守信用。《国语》把它作为立身处世的必备操守,指出:“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左传》把信作为礼的必备品格,并提到治国安民法宝的高度,指出:“忠、信,礼之器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在《论语》的38处“信”字中,作“诚实不欺”解的24处,作“相信”或“值得相信”解的11处。根据孔子及后儒的阐发,“信”字的主要意蕴有:第一,“信”是道德修养的基本准则。孔子“主忠信”(《颜渊》,孟子褒扬“信人”(《尽心下》),董仲舒则把“信”列为五常之道等。第二,“信”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左传》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等。第三,“信”是广交朋友的基本准则。孔子主张“朋友信之”,孟子曰:“朋友有信”(《滕文公上》),《左传》曰:“不忘旧,信也”等。第四,“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条件。孔子把“敬事而信”(《学而》)列为治理千乘之国的第一要务。《礼记·礼器》曰:“先忠信,礼之本也”,韩非曰:“小信成则大信立”(《外储说左》上),《吕氏春秋》专列《贵信》一篇,指出:“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董仲舒将“信”列为五常之一,指出:“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饰也。”(《举贤良对策》)等。
“诚”与“信”尽管有着多重涵义,其间多有区别;但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最根本的涵义就是诚实守信,它是庶民立身处世、君王治国安邦的根本,表现在日常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古人非常注意诚信守约。例如,《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季札挂剑报徐君;又如,《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交友重信义等。这在后世得到了发扬光大,在当今仍不乏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在经济生活中,古之经营者们非常讲究诚信,孕育了久传不衰的儒商精神。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列举的十七个从商者,特别是前三名范蠡、子贡、白圭,都程度不同地受了孔子“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宪问》)思想的影响,从而开了中国儒商精神的先河。后世十大商帮特别是徽州商帮,都深受他们的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今,我们必须借鉴这些经验,建立严格的信用制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在政治生活方面,古之从政者中的精英也很讲究诚信。孔子曰:“政者,正也。”(《颜渊》)孟子曰:“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而天下归之。”(《离娄上》)等。在这一思想的薰陶下一些明君贤臣倡行“正己教人”的政风,出现了比干、包拯、海瑞等一批至今还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清官”。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传统身正行直官德思想的真正继承者。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出现了夏明翰和方志敏等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建国后,又涌现出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吕日周等一大批优秀干部。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的事业才得到了蒸蒸日上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早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在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的当今,我们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道德建设,建设一个和谐中国,必须在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的同时,努力弘扬中华民族诚信文化,把诚信作为每个公民特别是干部的必备操守,国家政事的根本要求,从培养一代代诚信公民和干部着手,建设诚信家庭,建设诚信社会。这样持之以恒,一个诚信和谐的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