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共建精神文明实践活动 >> 正 文
播撒理想和信念的种子   ----对青少年宣传革命传统工作总结
      日期:2012-10-23 11:09:18      

  自从1980年我们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以来,根据“研究新四军,宣传新四军”的宗旨,大力开展了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国关工委《关于发挥“五老”队伍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的通知》下达之后,我们组织新四军老战士认真学习,总结经验,进一步强化了对青少年宣传革命传统的力度。老战士们虽然年事已高,仍然老当益壮,以革命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结合当今时代和青少年特点,采取多种做法,锲而不舍地开展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研究会在多方面支持下,有400多人作了3000多场宣讲,听众约283000多人次;有250多人担任学生辅导员,辅导班级330多个,学生23800多人;带领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60次,参加学生5300多人次;出版反映革命传统的《大江南北》月刊,发行量达11万多份;以老战士为主要成员的三个文艺团体,共演出217场,观众约159000多人次;开设了《新四军研究》网站,两年来输入680多万字,并结合重大活动与青少年开展网上聊天。编辑、出版了一批反映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的的回忆、记事、论述、诗词等著作,总计约250部(本、套);另外每年举办一次老战士书、画、摄影作品展,并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举办图片巡展。廿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步步深入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启迪,取得了较好成绩。

  我们的做法和主要体会是: 

  一、胸怀祖国未来,殚精竭虑关心青少年一代成长

  长期以来,研究会把宣传革命传统,尤其对青少年宣传革命传统,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任务,作为自己的本分和责任。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生长在红旗下,朝气蓬勃,积极上进。但是,他们的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他们没有经过艰苦斗争的考验。有些青少年不知道本该知道的祖国历史,不知道凝聚着先辈们汗水和鲜血的革命传统;特别是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西方敌对势力竭力对我进行渗透的情况下,他们有的模糊了应有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帮助青少年健康地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老战士们怀着崇高的使命感,为宣传革命史和革命传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青少年。不管是作报告,参加座谈会,还是文艺演出,网上聊天,只要是事先计划好的,哪怕是严冬酷暑,刮风下雨,都准时前往。有的甚至忍着伤病疼痛,拄着拐杖,按计划到位。老战士蔡步洲应市西实验中学学生的邀请,一起去瞻仰南湖一大会址,早晨三点就起床赶路,有一段路公交车还未上班,他就自费“打的”,准时到校与学生一起出发。他说:“为了后代,吃点苦心里高兴。”老战士们外出宣讲,不要单位接送,也不打扰单位的正常秩序。文艺团体演出不计报酬。对这一切,青少年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晋元中学王静燕和许多同学这样记述着见到新四军爷爷的心情:“见到新四军老爷爷,我肃然起敬,仰慕的、激动的心情充满了我的整个心灵”。还说,“一代革命军人的质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他们用亲身经历的革命斗争事迹和革命史研究的成果,让青少年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震撼。老战士丛远宽在报告中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负重伤三次。一次医生决定锯掉我重伤的右腿,我坚决不同意,我要留着这条腿上战场。当时在麻醉不足的情况下,医生用刀子划开我的皮肉,用钩子、钳子清理碎骨头,钳炮弹皮,痛得我汗水直流。塞在嘴里的纱布咬烂了,牙龈流血了,护士看了直流泪。”丛远宽同志的这些亲身经历,让听众如临其境,被深深打动。市西实验中学学生在讨论中说:“这样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使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丛爷爷把理想和信念的种子撒在了我的心田,我一定要继承革命传统,把自己锻炼成革命事业的接班人。”10年来,丛远宽同志报告近300场,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多次报道过他的事迹。

  他们十分重视讲稿、文稿的质量,反映日常具体生活中的革命精神,让青少年们听过、看过之后难以忘怀。如:老战士陈南宜讲述了一个小片段:“一次战斗间隙,部队正在吃饭。突然,我身边的一位担架员吐出了一口东西。我一看,是玉米叶,我蓦然一震,立即把我的饭碗递给他,并从饭桶中盛了一勺饭放在碗里。他坚决推辞了,说:‘你吃,你们吃饱了才有劲和敌人拼刺刀’”。短短的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风格和战斗友谊,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精神,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以多种形式宣传革命传统,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建立传统教育的长效机制

  根据青少年求知欲旺盛,想象力丰富,和宣传革命传统要持久、灵活、贴近现实的特点,我们主要采取了宣讲、办期刊、搞“共建”、开设网站、出版图书、文艺演出、举办巡回展等多种方式,宣传革命传统。

  1、宣讲,即作报告、讲课,联系实际宣传革命传统。

  目前,研究会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宣讲队伍,活跃在全市各区的许多学校、社区、机关、部队。为搞好宣讲,各宣讲队及早准备,主动准备,充分准备,力争中心突出,联系实际,达到“提供优质养分”的要求。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三师分会根据市会的要求,组织47名老战士在11个区,宣讲了350场,听众35000多人次。听众普遍反映,听了以后深受教育。七一中学学生杨一昕说:“爷爷奶奶们讲得太深刻了,我一定铭记先辈的奋斗史,手捧接力棒,接好革命班”。

  对小学生讲述严肃的史实,用简明、欢快、小规模的方式,小学生听了很有兴趣。“孙悟空手里拿的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做什么用?”“打妖怪”。“新四军爷爷拿的是什么?”“刺刀枪,打敌人,打妖怪”。“这张图画的是什么?”“日本鬼子杀中国人,鬼子是妖怪”。“这段历史要不要记住?”“要”!“爷爷打鬼子负过重伤,让我亲亲你”!83岁的徐道明老战士说:一群孩子簇拥过来,围住我,亲吻我,感动得我直掉眼泪。20年来,徐道明作报告、讲课近1000场,讲自己所在师的故事就有10多个,如:“红旗为什么这样红”、“女英雄蒋南萍”、“血肉长城一块砖”等等,孩子们听了之后,连连拍手叫好。

  2、办期刊,即1985年创办的《大江南北》杂志,适时提供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资源。

  《大江南北》坚持弘扬主旋律,以动人的笔调,清新的文风,激扬的文字,展现了育人的画卷,吸引着千千万万青少年一代。《大江南北》创刊时发行不到一万份,现在发行十一万多份,其中学校师生占一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一些学校、连队、社区、机关把《大江南北》作为党、团、队活动的学习材料,有的学校还把她作为早会、校会、班会宣讲的内容。有的读者形容:“一本期刊带回家,一家三代读;一个故事带回家,全家一起听”。还有的读者形容:“读《大江南北》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读得越多,感染越深”。青浦区练塘镇颜安中学教师曹揆美,一次偶然看到《大江南北》,如获至宝,便推荐给本班学生,师生经常共读。在《大江南北》介绍的事迹和曹老师的影响下,原来这个基础很差的班级面貌大变,毕业时,全班33个学生有27个被高校录取。姜堰市大冯小学是个有1200名学生的农村小学,他们结合课改学习《大江南北》,每年都有一批师生的学习体会发表在杂志上。他们还把杂志上登的故事改编为戏剧演出,学生十分喜欢,社会给了很高的评价。六年级的陈晨,在英雄故事的鼓舞下,不仅悉心照顾好双目失明的母亲,还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被评为该市“希望之星”和“优秀少先队员”。

  《大江南北》不仅在沿海地区火热,还正向全国老少边贫地区延伸。应内蒙古等地读者来信的要求,我们组织了向老少边贫地区学校赠阅《大江南北》的活动。许多老同志认为,“我们年轻时,就是看革命书走上革命道路的,赠刊意义深远”。新四军老战士萧卡、王维等亲自参加策划,联络一些企业捐助。目前内蒙古、甘肃、云南、江西等省、区的900多所大中小学,得到了赠送的《大江南北》4000多份。这些单位都很重视运用《大江南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甘肃省会宁县的师生两年撰写200多篇心得体会,部分已在杂志上发表。

  3、搞“共建”,即老战士与有关学校、单位共建精神文明单位。

  “共建”活动可以把宣传革命传统纳入总体计划,持之以恒,使革命传统宣传教育像涓涓流水,不断流入青少年心田。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关工委的文件下达之后,市会要求各分会不失时机地主动与学校、社区联系,开展“共建”活动。目前研究会已与13个单位签订了“共建”协议,还与18个单位建立了定点挂钩关系。一师分会与市西实验中学、云台中学、复旦附中、向明中学和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签订了“共建”协议,走在了前头。

  在“共建”活动中进行传统教育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就拿市西实验中学来说,他们把革命传统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一学年安排14次,共28课时。根据安排,老战士既作大报告、上大课,也跟随班级活动,和同学们结成互帮互学的“对子”。目前,全校已初步形成了一股讲传统学传统的氛围。老战士蔡步洲为听取学生对讲稿的意见,写信给市西实验中学学生会主席黄湛。黄湛为蔡爷爷的精神所感动,回信提了意见。以后,这一老一小经常就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成了名闻全校的忘年交。在学校党组织和蔡步洲同志的帮助下,一年后,黄湛入了党,也考上了大学。大墙内那些失足的青少年,又是一种情况。老战士们针对他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开座谈会、作大报告等方式进行宣传;另一方面开展一对一的帮教活动。起初,失足者认为自己失足了,已经被社会抛弃,不会有谁关心自己,因此自卑消沉,破罐子破摔。老战士们详细了解失足者的案情、性格,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平时通信,节日探望,以情感化,以理疏导,情理交融,使失足者十分感动。他们说:“老爷爷们年老体弱,不顾路途劳累,在中秋节和春节提着月饼、年货、书报、杂志,赶来看望我们,跟我们促膝谈心”。“过去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幸福的今天,现在老了还来关心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孩子。”渐渐地,他们写的思想小结内容对头了,错别字少了,语句也通顺了。一师分会先后有16位老战士与上海市少年管教所的16个失足少年结为“一帮一”的对子,经过两年的工作,有6人提前释放,提前释放率明显提高。

  4、开网站,即《新四军研究》网站,用这个平台传送大量反映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文献和史料。

  近两年,网站已将研究会20年来编辑出版的250多部(本、套)有关的新四军的文献、史料680万字输入到网上。每年还组织几次网上聊天活动,让老战士与网民主要是青少年聊天,相互问答,交流思想。

  5、演出,即三个文艺团体通过文艺演出,大力弘扬革命传统。

  主要由老战士组成的老战士合唱团、新旅艺术团、江海歌舞团是一支活跃在学校、部队、机关、社区的轻骑队。他们既演传统节目,又根据新人新事编排新的节目。他们在一些大、中学校演过,也在少管所演过。在外滩广场演过、也在大剧院演过。每次演出都得到观众的交口称赞。在演出《化宏图》、《我们的好总理》等一批节目时,台上台下热泪盈眶,掌声阵阵。

  6、举办书、画、图片展,运用书、画、图片宣传革命传统。

  研究会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老战士书、画、摄影作品展,反映老战士的革命情操和修养。同时还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举办图片展,展示历史的画面。去年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市会和六师分会分别举办了图片巡展,展出了大量反映日寇侵华暴行和我国军民英勇抗敌的图片,约有八万余人参观,效果较好。 

  三、重视队伍建设,积极参与传统教育资源整合

  市会和各分会十分重视加强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业务建设,增强大家的责任感,主动积极地参与传统教育资源整合,使传统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1、抓学习,以学习带动革命传统宣传教育工作。

  我们一直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中关工委发挥“五老”作用的文件、通知,学习革命史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绝大部分分会根据老战士的居住地就近编成若干小组和大组,小组学习和大组交流结合进行。各组把学习与回忆革命史实、写文稿、讲稿、试讲、试演结合起来。有些小组把全年宣讲分成若干专题,分工准备,集体讨论,反复锤炼。许多老同志克服眼花、手抖、精力不济等困难,坚持每天学习,并且养成了剪报、做札记等积累资料的习惯。

  2、抓调研,使革命传统宣传教育更具针对性。

  一是摸准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根据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起初,各分会主要是采取大报告的方式,满堂灌,青少年们有的听的认真,有的则是心不在焉。大家看到了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后来,多数分会改为以小型讲课、座谈、讨论为主,效果就好得多。为了进一步让青少年自主、自立、自强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师分会与市西实验中学创立的辅导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模式。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出题目,自己请主讲老师,主动体验。老战士、班主任则全程作必要的引导。这种形式更适合中学生的胃口。小学生则需要老师具体安排。他们喜欢在快乐的气氛中,听简明、形象的故事。抓住了这个特点,就出现了要求“讲一个,再讲一个”的热烈场面。

  二是深入了解思想认识问题,从根本上启发诱导。

  通过与青少年和教师的沟通,了解到不少青少年对一些涉及政治思想素质、应该知道的基本问题,或者根本没听说过,或者只知道一鳞半瓜,或者没有真情实感。例如一个最普遍的问题即关于艰苦奋斗的问题,不少青少年认为“过去条件差,要艰苦奋斗,现在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艰苦奋斗?”对这个问题,有的老同志认为要让青年人忆苦思甜,有的认为要从节约一根针、一根线讲起,有的认为要引导对铺张浪费现象进行批判。这些方法都试过,虽有些效果,但都不尽理想。经过探讨,认为要引导大家把艰苦奋斗的精神放到一个人的学业、事业成功与否中去考察,放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中去考察,放到人类社会能否持续发展中去考察。让大家懂得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是要发扬的,只是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这样,引导大家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认识艰苦奋斗的深远意义,青少年就比较容易接受。

  3、抓主动性,主动上门联系,主动争取地区、单位领导的支持,主动配合开展革命传统宣传教育。

  根据市会的要求,各分会、各小组分别主动到各地区、单位联系,主动介绍研究会的革命传统宣传教育资源,配合开展革命传统宣传教育。三师分会主动与静安、长宁区委联系,取得区委领导的重视。区委明确把革命传统宣传教育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区委宣传部主管,老干部局也列为份内的工作。区委副书记定期听取工作汇报,进行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每次年会,都到会讲话。静安区委结合建立6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安排25位老战士与参观者座谈。区委组织部每次举办青年干部理论研修班,都安排老战士讲革命传统。区档案局、党史办公室还帮助宣讲队把16个老战士亲身经历的故事摄制成光盘—《不能忘却的记忆》,发给街道、学校、网站。区团委还组织一百名青年采访了一百名老战士,写出了80多篇文章,印成小册子发给各单位作为传统教育的资料。四师分会根据学校的需要,主动请经济学家讲经济,请军事专家讲军事,请心理医学专家讲心理、医学常识。研究会的积极主动精神,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

  今后的打算和建议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承前启后、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搞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祖国的兴衰,民族的未来。而革命史和革命传统,则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可是,据了解,现在有的学校还没有把革命史和革命传统的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不少青少年不知道本该知道的事情,甚至连一些青年教师在这方面的认知也较淡薄。这种状况值得严重关注。作为新四军老战士,今后我们一定更好地把亲身经历的中国革命史和革命传统告诉给下一代。为此,准备进一步加强宣讲队伍的建设,搞好自身的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适时调整和补充宣讲队的成员。同时把开展“共建”活动作为宣传革命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更多的学校挂钩“共建”。凡是尚未开展“共建”活动的分会,要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把活动搞起来。通过“共建”活动把革命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成为学校运用社会资源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长效机制。再就是鉴于网络和影视作为传播信息和知识以及娱乐休闲的现代手段,对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为此,我们将与《东方网》加强合作,进一步搞好《新四军研究》网站,充实内容,提高质量,同时组织好与观众在网上的交流,;与《未成年人网络天地》合作,在他们那里开辟一个宣传革命传统的专栏;与上海电视台合作,制作一些反映我党我军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的专题片。总之,协同有关部门,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来占领屏幕,使青少年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不断升华。

  总之,我们要联系社会多方面,从关心祖国的未来出发,关心青少年的传统教育问题,把这一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把宣传革命传统和共建精神文明活动搞得更加广泛和深入。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年轻一代一定会茁壮成长。成为可靠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