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纪念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60周年 >> 正 文
他建议解放军进上海不住民房
      作者:王国民       日期:2012-10-23 9:47:47      

  应邀北上共商建政大计

  1949年初,盛丕华先生接到中共中央邀请,赴北平参与新政协筹建工作。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他与2月15日一起乘车到达吴淞码头,登上早已准备好开往香港的一艘外商轮船,同船共行的还有黄炎培等一批民主人士。这次计划完全是中共地下党精心组织安排的,船是包租的。在香港期间盛丕华与黄炎培等和中共代表潘汉年、许涤新接触,促膝谈心,深受启发和教育。

  3月23日,在中共有关人士的陪同和照顾下,他们由香港乘船到达天津,受到天津市市长黄敬的隆重接待。25日,他们乘专车到达北平,董必武、李维汉等中共领导到站台迎接,安排他们住在六国饭店(后改名北京饭店)。

  当天下午,他们参加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共领导人检阅人民解放军的仪式,晚上又被邀请参加中共中央庆祝和平解放北平的盛大宴会。

  为新中国工商业献良策

  在北平期间盛先生下塌的六国饭店112号房间经常来客不断,最频繁的要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秘书长齐燕铭。由于盛丕华先生是事业有成的工商业家,他创办过房地产公司、饭店,担任过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常务理事、银行经理,董事及上海总商会会董等职,阅历丰富,大家谈论的中心会议议题有都市房地产问题交易所问题、金融财政、上海的劳资关系等,盛先生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指出利弊得失。李维汉建议盛先生能否就都市房产问题拟定一些条例和办法,盛先生愉快地接受了下来,他认为这是中共对自己的极大信任,也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从3月31日至4月4日,他夜以继日地伏案工作翻阅了大量资料,写成《都市房地产处理办法草案》,涉及产权、使用权转移,捐税及接受对象,敌伪房产处理办法等。

  4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他办公的北平香山双清别墅专门宴请从上海赴北平的民建领导成员及工商业家、他们是黄培炎、盛丕华、章乃器、施复亮、包达三、孙起孟、吴羮梅、胡子婴等13人。席间,吴羮梅、章乃器谈了工商界的一些情况,盛丕华提供了有关上海经济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最好能组织一个由熟悉上海工商业情况的人士组成的顾问团,随南下部队一起进入上海,这样就能有利于上海经济接管的顺利进行。毛主席听了“甚以为然”嘱勉民建为解放上海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意见。不久,中共中央内定潘汉年为上海市副市长,率顾问团随军南下,而盛丕华之子盛康年等则作为顾问,一同赴沪。

  解放军进上海不住民房盛丕华曾提出妥善建议

  4月21日开始,人民解放军全面向江南挺进,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上海的新生已为期不远了。

  中共中央为使上海这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接连举行了多次讨论会、座谈会。请盛丕华等熟悉上海情况的民主人士一起探讨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恳切地希望大家出谋划策。与会人士各抒已见,发言热烈。盛先生就人民解放军的住宿问题提出了建议,认为城市住宅不像农村那么宽敞,与当地人民合住实在不便,他主张最好是先与当地开明人士协商什么地方有空屋可以借住,然后就与业主商借比较恰当。最后大家提议可以与各同乡会或公所等团体商量办理。中共听取了此建议急告即将进入上海的人民解放军前线部队,当5月27日人民解放上海时,不住民房,而在马路上露宿,纪律严明,给上海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月20日,上海附近的几个城市已解放,上海的解放指日可待。盛先生又在积极地考虑新生的上海在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事了。他借来了《天津市劳资关系处理办法》,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起草了《上海劳资关系暂行处理条例》,并与胡子婴、苏玠然等工商界人士讨论修改经过大家广泛讨论的意见,他又仔细推敲,逐字逐句斟酌,最后正式定稿。

  5月23日,盛先生又写了《工业意见及货币问题》一文。这些由盛先生提供的材料、意见及办法,为中共在制定各项政策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6月15日至19日,盛先生出席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成立及举行的第一次会议。在完成了这项伟大历史任务后,于21日返沪。中共的周恩来、李维汉、齐燕铭等,民主人士沈均儒、邵力子、萨空了、章乃器、孙起孟、霍洁琼等一起前往车站送行。在北平的短短三个月中,盛先生耳闻目睹共产党领袖的平易近人、真诚坦率、城市管理有条不紊,人民安居乐业,秩序井然,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景象,这使他油然而生敬意,他说:“中共精神充实,不讲外表的话。”他心中充满了对新中国的信心和希望。

  25日,盛丕华等一行回到上海,当天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决定聘请黄炎培等14人为上海市人民政府顾问给华东局电》,盛丕华也是其中一位。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举行开幕式,盛丕华先生作为工商界代表再次赴北平出席了会议,在会上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10月1日,他和其他代表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那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数千年未有的……余能躬逢其盛,是我一生最为愉快的一日,印象极深,不能忘怀!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