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庆祝新中国诞生60周年 >> 正 文
军事外交是国家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苏荣       日期:2012-10-23 10:35:15      

  近代中国,在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下一向被视作屈辱的像征;但新中国建立60年来,外国军舰频频访问,已成为中外友谊的使者。海军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在国际上历来被称为“外交军种”。2009年4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60华诞海上大阅兵,14个国家21艘外国军舰来华访问并接受检阅,更是成为新中国军事外交新的一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地位的提升,军事领域的外交活动也日益频繁,成为了新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我有许多亲身经历的体会,现就我国两个首次重要的军事外交的活动,接待外舰访华,谈一点感想。

  (一)新中国首次接待苏联访华舰队成功,为我军开展同友好国家的军事外交积累了经验。

  应新中国政府邀请,1956年6月20日—26日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洛夫海军中将率领以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组成的苏联访华舰队访问了中国上海。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外国军舰首次来华访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此非常重视,要求高规格、热情、友好地完成接待任务。上海市随即成立了以时任副市长许建国为主任的苏联访华舰队接待办公室,我作为海军代表参与了接待办公室的主要工作。与此同时,海军也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海军的接待指挥。

  我时任海军东海舰队的办公室主任,外事业务是我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当时还没有多少经验。许建国副市长对我说:“接待外国代表团访问,我们都比较熟悉。但接待外国舰队访问,我国还是首次。来访的人员又多,接待工作有很多困难,但这都可以克服,唯独海军接待外舰部分我们不懂。你是海军陶勇司令的代表,这一部分由你负责。当然我国海军建立才几年,这方面也没有多少经验。希望你能认真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完成这一任务!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实施计划的初稿。”我表示:“一定努力完成任务,请放心!”

  然而接待外舰的国际惯例,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现成材料,接待外国军舰访问,国内没有先例。所以当我接下这个任务时,实际上一点没把握。

  但工作还是要继续,我开始向多方求助接待外国军舰的经验。首先,向当时苏联援华专家请教接待外舰方面的礼仪;与此同时,专程前往外交部礼宾司,希望从那边得到相关经验;最后是向一部分曾经留苏的海军专业人士以及曾在国外学习归国的原海军人员了解。但他们都说对外舰访问接待环节不太清楚,有些人听说了点情节,而且声明不一定准确。于是我决定根据了解到的各种点滴的接待外国军舰的信息,就如拼图一般,并结合当时我海军的一些条令条例,经反复研究,最后终于制定出了新中国海军首次接待外国访华舰队的实施计划——主要是海上和码头的迎接等,经各级领导审查后批准实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而后的1958年印度“迈索尔”号巡洋舰访问上海时,基本上也是按此方案接待,同样获得成功。

  例如,苏联访华舰队访问上海时,切库洛夫海军中将由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海军少将迎接并全程陪同。6月20日凌晨,彭德清副司令员代表我国政府和海军,乘舰队旗舰“南昌”号护卫舰,在长江口外双方商定的海域迎接苏舰,苏舰也在预定的时间到达与我“南昌”号护卫舰商定的方位。先由双方用灯光国际信号联络确认后,我方用灯光国际信号告知对方:“我是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海军少将,奉我国政府之命,乘海军东海舰队“南昌”号护卫舰,前来迎接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洛夫海军中将率领的苏联访华舰队访问上海”。我旗舰“南昌”号护卫舰,主桅杆升起苏联国旗,同时鸣放19响礼炮。发射完毕,信号兵将苏联国旗徐徐降下。并随即悬挂“欢迎光临、恭贺顺利到达”的旗号。随后苏方旗舰巡洋舰也回敬了19响礼炮,并也同时升我国国旗。接着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率领联络官、翻译、相关参谋、航海业务长、新华社记者、摄影师和引水员等20余人(苏联驻华大使和武官也随同前往),乘我鱼雷快艇登上苏联太平洋舰队旗舰“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巡洋舰,切库洛夫海军中将在甲板上梯口迎接彭德清海军少将等。彭德清将军致简要欢迎词后,双方举行了会谈。中方介绍了具体接待计划。之后彭德清副司令员向“南昌”号发出信号,令其引领进港。苏联访华舰队的各舰跟进,苏舰由上海市引水员负责驾驶(国际惯例),11时20分航行致吴淞口时,苏联访华舰队鸣放国家礼炮21响,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致敬!我海岸炮回敬礼炮21响表示欢迎。访华舰队进至黄浦江南京东路口时,三舰分别系上特设的水鼓。“德米特里·巴热尔斯基”号巡洋舰系中间水鼓;“智谋”号和“启蒙”号两艘驱逐舰,分别系两侧水鼓。由彭德清副司令员陪同切库洛夫司令,乘专用汽艇登上黄浦江南京东路口的特设码头。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海军中将、上海市许建国副市长、上海警备区、驻沪空军司令员等前往码头迎接。随后由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海军中将陪同,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切库洛夫海军中将在海军军乐队的军乐声中,检阅了海军仪仗队。他们受到了海军官兵和数千上海市人民的夹道欢迎,气氛非常热烈。

  下午2时,专程来沪的中国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海军大将、海军参谋长张学思海军少将由彭德清海军少将陪同,登上了来访的苏联巡洋舰。切库洛夫海军中将在甲板上梯口,迎接肖劲光海军大将,并陪同肖劲光海军大将检阅了舰上仪仗队,后在巡洋舰上宴请了肖劲光海军大将。切库洛夫海军中将代表列宁格勒军政学院,颁发给肖劲光海军大将毕业证书(因肖曾在该院学习过两年)。

  苏方巡洋舰、驱逐舰和我方舰艇都挂起了五彩缤纷的满旗,随风飘展;夜间各舰上还挂上了长串的彩灯,映照着黄浦江面,场面颇为壮观,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上海市民到外滩乘凉观光。

  我方海军海上和码头迎接至此告一段落。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准备工作中礼炮、仪仗队的准备及欢迎码头的位置等。

  首先是礼炮问题,我开始并不清楚。后来到北京从国家礼炮队了解到,礼炮是用特制的45毫米内膛炮发射的,即用内膛炮放进相适应口径的火炮内发射,故无现成的产品,需用时要特制。于是我从国家礼炮队借来了样品,交给海军军工厂研制,并经过多次实弹试放,获得成功后交付迎接舰的舰炮和岸炮使用。而后中国海军的礼炮自此确定。

  二是迎接码头放在哪里?海军的军用码头是扬子江码头,按理来说外国军舰的登岸地点应放在此地。但考虑到一方面,扬子江码头的位置有些偏僻,不利于“热情、友好”接待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我海军为接待苏舰,动用的舰艇有十余艘,均要使用该码头。最后接待办公室决定把接待外舰的码头放在上海黄浦江外滩。但相对应的南京东路外滩附近没有现成的码头可供使用,故决定专门在南京东路外滩修建一个临时码头,供苏舰一千多官兵上下舰使用。因此将苏联访华的三艘军舰锚泊点放在南京东路外滩黄浦江江心的显著位置,并为此特设了水鼓。

  三是岸上迎接部分的重头戏在双方司令员检阅海军仪仗队。但当时海军没有专门供检阅的仪仗队,尤其是仪仗队长。于是我再次进京,请北京迎送国宾的仪仗队队长帮助海军训练仪仗队及其队长。第一次就由他穿上全白海军服担任队长。我当时还留了个心眼,一共训练了3名仪仗队长,防止临时有人意外发生时可随时替换。在这样周密安排下,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陪同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顺利地检阅了海军仪仗队。

  切库洛夫海军中将登岸后需进行一系列礼节性的拜会活动。我方应苏方的要求,精心安排切库洛夫海军中将分别拜会了上海市市长和我三军司令。由于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海军大将来沪,切库洛夫海军中将拜会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的重要活动就放在上海举行。后又派专机由彭德清副司令员陪同切库洛夫海军中将赴京拜会了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周恩来总理会见了切库洛夫海军中将,进行了热情、友好的交谈。彭德怀元帅宴请了切库洛夫海军中将一行。

  苏联这次的访华舰队官兵共有一千六百余人,是一次大型的军民交流的军事外交活动。接待这样庞大的外宾队伍,组织工作极为复杂。就说安排他们在本市参观和游览苏州和杭州等地,由于时间的交叉,给火车和其他车辆的调度造成较大的困难,尤其是我们海军的接待工作十分繁重。因为要组织我海军官兵参观三艘苏舰,又要组织较多的舰艇,为大量的参观群众上下舰作接送。还要安排苏访华舰队一千多名官兵到吴淞码头参观我海军部队,进行交流;并组织中、苏两国海军官兵进行多次体育如篮球等友谊比赛、文艺演出活动和军民联欢以及为三艘访华舰保障服务等。对我们海军和上海市来说,组织这样大型外事活动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记得当时要宴请一千多名苏联访华舰队官兵,但没有这样大的场所成了问题。因为这样大型的盛宴不能分散,必须欢聚一堂,才能体现出热情、友好的热烈气氛。经再三研究决定启用吴淞码头附近的一个简易旧仓库,将窗户改大、墙壁粉刷一新,可以放一百多桌,总算解决了一个难题。当苏联访华舰队官兵走进我们的“宴会大厅”时,都征住了,他们可能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后来切库洛夫海军中将得知这大型“宴会厅”的来由时十分感动,并非常感谢这样热情、友好的盛情款待。

  苏联访华舰队在沪访问期间,还发生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广播电台》等都纷纷采访报道了这个消息。即上海市一名产妇,在苏联访华舰队到达上海的第一天,即6月20日凌晨1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身体非常健康。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为了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就将大儿子取名“智谋”,二儿子取名“启蒙”。6月25日苏联访华舰队“智谋”号舰长布罗夫京海军中校与“启蒙”号舰长哲列申柯海军少校和6名水兵,专程到医院探视了两名栾生兄弟和他们的父母,并表示祝贺。他们亲切地说:“你们是我们舰上的小水兵……。”还赠送了许多礼物、童装和玩具。在此后的三、五年内,“智谋”号和“启蒙”号的舰长虽然都调换了,但新任的舰长,仍在每年元旦都要向孩子的父母发贺电,并委托苏联驻上海领事馆转送礼品,这一友好情结在上海传为佳话。

  至此,新中国首次接待外国访华舰队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我军开展同友好国家的军事外交积累了经验。

  (二)中法两国海军首次互访,让世界羡慕,开创了我军与西方大国军事外交的先河。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应中国政府邀请,法国海军“迪居埃·特鲁安”号导弹驱逐舰,在舰长波维斯海军上校的率领下,于4月1日至7日访问了中国上海。这是西方大国现代化军舰首次访华,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军事封锁,扮演了破冰者的角色。

  我从事海军外事工作二十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军事外交的经验,所以我一直认为海军的外事工作不能为接待而接待,要根据不同情况,一方面要做好接待工作,宣传我国外交政策,提高国威军威;更重要的是,海军外事工作要为海军现代化建设服务。尤其是来访的法舰是当时在世界上非常先进的导弹驱逐舰,我认为这是学习外国海军先进经验和现代化装备的极好机会。

  这时我任军委海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在为国防部代拟法舰访华接待方案时,向草拟方案的同志交待,这次法国军舰访华不同以往,因为法舰是西方国家的一流现代化军舰,他们经常全球航行,一是训练海军军官,二是向外宣传推销其先进的装备。到社会主义中国是第一次。我们没有理由不充分利用这样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向法国的先进技术学习,所以要改变过去接待外舰的一些做法。这次方案要明确三个“首次”。第一,对法国突破西方封锁,第一次派现代化军舰来访的破冰之旅,应表示赞赏和热烈欢迎,首次给予高规格、热情、友好地接待礼遇。第二,首次开放我国的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和导弹快艇供法舰官兵参观,以示对等交流。因为来访的是法国最先进的在航军舰。而我国开放的导弹舰艇相比之下,并不太先进。但它们是我国自行研制,也是我国当时最先进的在航舰艇。第三,首次组织造船专家进行专业参观,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我认为这个创造很重要。按此代拟定的接待方案,后来经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作为正式接待法舰的方案下达实施。

  1978年4月1日,法国“迪居埃·特鲁安”号导弹驱逐舰抵沪访问。我代表中国海军接待方与法国“迪居埃·特鲁安”号导弹驱逐舰舰长波维斯举行会谈,通报了我方具体的接待计划,双方并商量了一些具体实施细节。特别是专家的专业参观。我方表示对此没有特殊的要求,希望专家参观时法方能有人陪同,能够回答法方认为可以回答的提问。我对波维斯舰长说,“我们希望你们这次在上海的访问获得圆满的成功。法舰首次访华,必将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只要我们相互之间配合好和媒体实事求是的客观报道,我们可以将你们首次访华的接待工作做到让世界各国海军都羡慕你们法国海军。”至此波维斯舰长已经清楚地看出了我们的诚意。他表示相信中国同行能够做到这一点。

  1978年11月,中国海军军官代表团应邀回访了法国,同样受到法方高规格、热情友好的接待。据法方接待的翻译说:“法国海军这样高规格的接待外国军事代表团尚属首次。”代表团参观了法国海军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地中海沿岸的主要基地和正在建造的先进导弹驱逐舰,以及严格培训海军军官的各种院校和训练中心,并登上了航空母舰和直升机航空母舰参观。受到法国三军最高统帅即三军参谋长梅里上将和海军参谋长拉尼泽尔海军上将的会见。

  中国海军军官代表团到达巴黎时,波维斯舰长也专程到戴高乐机场迎接了我们,这时他已是法国三军参谋部通讯兵主任并晋升为海军准将。他邀请代表团中他熟悉的几位朋友到他家去作客,非常热情友好的款待了我们。波维斯海军准将对我说:“你在上海对我承诺,的确实现了。国内外的海军朋友都向我表示祝贺。说我们法国海军真幸运,他们既羡慕又“嫉妒”。法国海军感谢你们并向中国海军致敬!”我对波维斯海军准将十分热情的款待非常感谢,并祝中、法两国海军的友谊不断发展。

  的确,“让世界羡慕”并非是一句空话。当我代表团参观巴黎法国海军装备展览会时,在展览大厅里,我作为代表团副团长,被十多个国家的海军参观代表们热情地围住,我一看都是熟悉面孔。这些各国的海军朋友都向我表示,中国接待法舰访华很成功,他们非常羡慕和“嫉妒”法国海军。在场的西方国家的海军朋友,都抢着向我提出,希望中国政府能邀请他们国家的军舰访华。我表示,贵国如有此意,可通过外交途径。但没有想到的是,参加装备展览会的一位我没有见过的美国海军少将也向我表示美国军舰访华愿望。当时中美没有正式建交(后几个月就建交了),我以为他只是一时兴起。但后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表明,美舰访华是美国当时的一种愿望,是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时我才发现成功地接待法舰访华,竟然产生了如此轰动效应。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有这样大的影响,这是我们到了国外才真正体会到的。

  最后法国海军人事局长海军中将,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上举行宴会,为中国海军军官代表团送行,据说这是法国接待外宾少有的礼遇。通过对法国特别是对法国海军的参观访问,我们感到,法国海军非常有自己的特色,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国海军学习。

  在这里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法舰访华结束后,我召集了专业参观法舰的三百多位造船专家开了座谈会。专家们表示,感谢首次组织他们参观访华法国军舰,使他们开了眼界。他们说,法舰的现代化程度高和科技含量高,与过去建造的军舰相比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法舰是全封闭式的,舱室和通道设置合理,完全不同于过去苏联军舰的模式。尤其法舰的作战指挥系统令人耳目一新,舰长不是在舰桥上指挥,而是在封闭的中央舱进行全系统指挥,与各子系统的连接分布完善。专家们表示,我们看到的虽然都是公开的东西,但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我们设计理念的转变是非常有益的,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我在参观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与专家们交流时也解答了一些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海军现代化装备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不到十年的时间,由我国自行研制的全封闭式的第二代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顺利下水,这种速度在世界造舰史上可能是不多见的。我国向外宾介绍中也提到,我国海军现在建造有新型国产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和战机等。初步形成了以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第三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我认为这一方面应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科技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三百多位造船专家们,通过参观学习,转变了造船设计的理念,因而他们在这方面的贡献也是很重要的。实践证明“海军的外事工作,要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指导思想只要运用适当,是能够为海军建设作出贡献的。

  总之,通过中法两国海军的首次互访,增进了两国人民和军队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和友谊,为我军和西方大国的军事外交开创了先河。

  2009年9月2日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