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庆祝新中国诞生60周年 >> 正 文
继承革命传统担负祖国未来
      作者:行知中学 刘雅婷       日期:2012-10-23 10:26:00      

  我对新四军的了解是从一张照片开始的。照片中四位新四军老前辈虽鬓发斑白,但眉宇间依稀透出当年革命战争年代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从他们的眼中我仿佛看到了老一辈革命者所特有的刚毅和血性。我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正是这种刚毅和血性,吸引我走上了解新四军之路。

  战争的滚滚洪流,使一群经历、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走进了革命的队伍中。残酷的战争岁月磨砺着他们的人生,影响着他们的命运,左右着他们的情感。他们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画卷上写下了自己壮丽的一页,他们就是——新四军!

  历经十年内战之苦,在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以国家和民族兴亡为己任,以博大的胸怀,放弃前嫌,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从此这支以陈毅为领导的转战南方山区进行三年之久的红军,走出大山被改编为新四军。这支部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能征善战,战功卓著,与北伐战争时期的第四军一样成为一支真正的铁军!

  新四军最辉煌的战役之一,那就是在抗战史上意义和贡献十分之大的侏儒山战役。这场战役,对于保障我军来自江汉粮棉之区的物资供应、牵制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日军及新四军在敌后的迅速壮大,都起到巨大的历史作用。这次战役使我知道了在武汉地区,除了悲壮惨烈的武汉会战、武汉大空战,还有这么一次意义重大的战役。这场战役消灭敌军之多、战绩之明显、意义之大都使我对新四军更加崇敬,使我对祖国的抗战历史更为赞叹。

  就这样一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军队,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遭受极大损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但是新四军精神没有被催垮,随后以陈毅为首在苏北重新建立新四军军部,经历了更加残酷的血与火的洗礼,这支军队在后来的战斗中,战无不胜,屡建奇功。虽然新四军这个番号只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但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今天行知中学师生有幸能够与革命前辈一起展开活动,我们感到十分荣幸。尽管前辈们已年逾花甲,但是精神矍铄,从你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革命年代形成的浩然正气!

  行知中学的校史虽远远不能与新四军的光荣历史相比,但我校成长历程也可称得上是从革命战争烽火中走来的。

  1939年,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时,陶行知先生也在重庆创办了行知中学的前身——育才学校。陶行知先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竭其智慧,倾其所有,为“培育民族人才之幼苗”,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使育才学校成抗战大后方升起的一颗闪耀的明星。1946年新四军抗战胜利返乡,我校也整体搬迁至上海大场赵家花园继续办学。其后,为永久纪念陶行知先生,学校更名为上海市行知中学并光荣地被上海市教育局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93年,学校东迁至现址办学成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此后,我校又获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卫生标兵单位、上海市第四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花园单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示范学校等诸多荣誉。我校教职工秉承老校长“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始终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育学生的根本。“真人教育”已深深扎根于行知中学这片沃土。

  我们这一代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更加坚强的面对挫折、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先辈们当年为祖国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付出和牺牲是值得的。你们将会看到朝气蓬勃的新一代,会看到努力拼搏的新一代,更会看到祖国骄傲的新一代!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担负起祖国的未来和人民的期望!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