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 正 文
试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点认识
      作者:沈济时       日期:2012-10-22 14:48:18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历史经验和理论武器,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重大成果。本文主要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论述,将初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如何坚持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和论述的。他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此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当时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和报告中。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逐渐被党的高级干部所接受,并在中央主要领导人之间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就毛泽东定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看,其主要有这样几层意思:

  一是从内容上说,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包括同中国社会的历史实际、中国文化的实际相结合,并在运用中给与新的理论创造和发展:二是从形式上说,就是要有中国的民族形式,即赋予马克思主义以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三是从动态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只要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要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没有完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没有完结。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但是有一点核心精神是永久不变的,那就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坚持克思主义为根本前提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各种误解,其中之一就是“取消论”。“取消论”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弱化或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早在延安时期,叶青就宣扬说,所谓中国化就是要依据中国自己的特殊情形,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根本修改,使它变成另外的东西。对此,艾思奇尖锐地指出:“依他的意思,如果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丢掉,变成另外的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2)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前提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离开这个前提来谈“中国化”就不是在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是讲别的什么“中国化”。其实,早在1941年,毛泽东为了防止某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解,就向全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一新。”(3)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之义,在于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根本精神的过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自己的行动就会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就根本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所谓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构成这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坚持贯穿于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根本特点和优点,是中国革命、建设虽经种种挫折、磨难、危险,最终都能化险为夷、柳暗花明的一个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8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和不断变化的实际,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原理、方法来思考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坚持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他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的和要当作行动指南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或者说是由这些基本原则构成的科学体系。”(4)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我们党之所以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时刻牢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普遍真理。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勃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5)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既长期存在着企图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的倾向,也长期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不顾各国的具体实际,抽象地谈论、搬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具体结论,从而严重扭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以至扼杀社会主义运动生命力的倾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历来就不是禁锢不变的,相反,它历来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一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6)在谈到《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基本原理时,他们明确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7)恩格斯在《致威纳尔·桑巴特》的信中说得更加明确,他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列宁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8)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同时又要说新话。他要求“思想理论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赶快组织力量,定好计划,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陆续写出并印出一批有新内容、新思想、新语言的有分量的论文、书籍、读本、教科书来。”(9)“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10)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逻辑,因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每个国家如何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都不可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肩负着这样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正确的方式和途径。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强调的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的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永远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学说的地方在于,它是有史以来唯一自觉地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学说。马克思主义者以鲜明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与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11)马克思、恩格斯将共产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其含义就是说实践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伟大的理论来源于伟大实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产生创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理论必须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检验,由实践来修正,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以中国社会实践为基础。因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以中国人民实践为主体内容的,离开了中国具体实践,就不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正如江泽民所指出的那样:“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12)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实现这一基本原则,关键在于从时代要求和社会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

  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放到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和具体的实践中加以正确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邓小平同志说过“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3)那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是什么?只有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国家进行革命、建设,面对着本国的具体实际,特殊任务,寻找的只能是符合本国具体实际的理论并能解决自己国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个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方法和途径就是实践。因此,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方法也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党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既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理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从而获得了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强大武器。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拓和创新。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初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4)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而且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一系列著作都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明确阐述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15)在全国解放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深刻地启迪了中国共产党人,也在实践中催生了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性反思: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现实的社会生产力出发。于是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在视查南方的重要谈话中,从时代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又提出和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如: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衡量改革开放的成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由此又迈进一大步。

  江泽民同志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为主题于200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地概括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可以说“三个代表”思想是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新的理论概括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和理论成果。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充分反映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时代精神,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树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厚重的理论来源于丰富的实践。回顾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漫长的历史过程,没有哪一次的成功与飞跃不是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指导。历史雄辩地证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所说的那样;“一部包括红军长征在内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16)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永葆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民族化、当代化、现代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命运和出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和出路。因此,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1《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2《艾思奇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53页。

  3《毛泽东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5--796页。

  

  4《邓小平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l页。

  5《邓小平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i993年版,第62—63页。

  6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l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8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6页。

  10《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载《国史研究学习资料·清样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5--86页。

  12《邓小平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0页。

  13《邓小平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2页。

  14《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5页。

  15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16《邓小平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292页。

  1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0页。

  18《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5—336页。

  

  19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06年10月23日第一版。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