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8日,16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求实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在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毛译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毛译东还指出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邓小同志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价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江译民同志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们大家都懂得,人是要生存的,社会是要发展的。吃饭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列宁说过,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毛泽东说过,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马克思说过,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只有懂得了这个客观规律,才懂得科学发展观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道理。
科学发展观是实践经验的总结。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发展是为了满足人民需要,必须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康发展,必须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要懂得经济的增长不等于发展,要懂得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要懂得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懂得为子孙后代着想,让一代一代能持续发展下去。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新实践新特征的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破解了发展难题,要解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差距扩大的问题。要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解决就业、教育、看病、住房、出行、文化娱乐等社会福利事业滞后发展的问题。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二、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和谐社会不是一般广义上的所谓和谐,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说中国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2020年突出的战略任务、奋斗目标和人民共同愿望。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民族人民来说,这个战略任务是非常重要又非常紧迫的。因为是在关键时期、新的起点上进行的。
当前我们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四个深刻变化,就使得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虽然不少,但是,在一些社会成员中诚信缺失、贪污腐败、道德失范、违法犯罪,还有敌对势力的破坏,我们必须看到它的危害性和严重性。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清头脑、居安思危、加强忧患意识。我们要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进,抓紧抓实又好又快的去进行建设。
我国的和谐社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是共建共享,共享共建的互为因果的事业。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建设和谐文化、完成社会管理、增强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协调持续发展,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六项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坚持筹建设。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建设和谐社会要实现九项目标: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缩小差距、合理分配;充分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完善提高;提高素质、人际和谐;增强活力、创新发展;管理完善、秩序良好;效率显着、环境好转:全面小康、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上面说的这么许多的工作,是要一项一项的去做,各项基本要求要一步一步的落实。这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综合在一起的全面工程。所以人们也要用系统思维来认识事物、协调和处理好各种关系,去完成这伟大的战略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党要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激励干部真抓实干。加强检查监督工作。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打击各种犯罪和破坏活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外同胞关系等都和谐,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要知道: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
第三、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党的16大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社会更加和谐”,也要靠科学发展来解决。
16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实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两大战略思想。
16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说明我国实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是统领改革开放的指导方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更加和谐的实现的话,那时的中国人民不仅在政治上站起来了,而且在经济上也翻身,人们不愁就业、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看病、不愁孩子上学、不愁住房、
不愁出行,人人过着勤劳致富、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同时出现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两大战略思想”,可说它们是一对战友。同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一对同胞兄弟,它们是相辅相承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比一个人一样,也是有头脑和手足。人的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是由指导思想来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旗帜,为实践指明方向。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
展观也是指导思想的位置,因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就是说是统领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说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就是说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内容是在其内的。也就是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
有了指导思想,就得有实践行动。干建设就得靠两手抓,一手硬一手软是不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得靠两条腿走路,一条腿走路不行,那是走不快的。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走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8个字总要求,一定会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指导当今中国的实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过,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发展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还要说一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对待一切事物。按照不同时间地点条件处理不同事物。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2006年3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委员讨论会议上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马克思也曾说过,我的理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反对并不奇怪。在我国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多样性、差异性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种思想互相渗透、互相渗透的形势更加复杂,这些都是对思想理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我国出现的新资本主义观点、新自由主义观点、民主社会主义观点、修正主义观点、教条主义观点、假马克思主义观点等等,只要通过实践检验,是可以识破的。只要我们有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时间地点条件”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真学方永刚教授,就能认真的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就不会上形形色色的政治骗子的当。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把党的创新理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变成群众改造世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物质力量。伟大的中华复兴事业就是战无不胜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