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摇篮与熔炉 >> 正 文
在革命熔炉中投入党的怀抱
      作者:江群 高菲 顾展      日期:2008-2-14 15:32:44      

——三个女学员的回忆

  1944年秋冬,我们三个农村女青年先后走上革命道路,来到苏中公学第二十五队学习。经过革命熔炉的锻炼,三人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献身党的事业。每当回忆起在苏公的情景,我们的心情总是非常激动。

冲破封建束缚走上革命道路

  我们生长在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还好,但是都受封建锁链的束缚,各人有不同的遭遇。江群的父母重男轻女,包办婚姻,小学毕业后不让读中学,十二岁就订了婚。高菲四岁丧母,深受后母的虐待。顾展的父母宠爱女儿,却不让她离家门。当时家乡沦陷,日寇到处奸淫烧杀,疯狂实行“三光政策”。我们这些女孩子感到前途暗淡,思想极为苦闷。新四军东进以后,我们家乡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办起了学校,给我们带来希望。高菲、顾展到泰县二中,江群去如西县二院读书。经过学校教育,阅读进步书籍,提高了觉悟,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才是真正的出路。这时,听说苏中公学是培训知识青年抗日救国的,我们三人就瞒着父母离开了家乡,满怀抗日热情投奔新四军。动身前大家立下誓言:既要革命,不论遇到何种艰难,决不退却。我们绕道步行数百里,在沿途交通站同志的带领下,冲过敌人道道封锁线,终于到达我们一心向往的苏中公学。

  我们原以为苏公是一所正规学校,到这里一看,既无课堂、桌椅,又不发课本,一切因陋就简,也分不出教师和学生。我们三人同编在第二十五队。可是,队干部倒很好,平易近人,关心学员,吃住同大家一样,处处以身作则,全队上下很快打成一片。这使我们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

  不久,校部作了学习动员报告,经过讨论明确了:苏公是革命学校,现阶段是“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革命需要我们学啥就学啥,条件艰苦也不怕,决心在这里锻炼成名副其实的革命战士。

在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

  我们在苏公学习半年,前一段主要是军事训练,后一段主要是学政治理论,结合开展大生产运动。整个学习生活,始终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我们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很艰苦。打谷场就是课堂,背包当凳子,膝盖作课桌;上课主要听报告,报告讲得生动,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生活军事化。每天清晨5时听军号起床,立即打好背包,集合跑步、做早操;接着到河边用冷水洗脸,再列队点名、听训话、唱歌,然后开早饭。我们对艰苦、紧张的生活,开始很不习惯;但想到一个革命战士应该从严要求自己,须把它当作磨炼革命意志的好机会,因此就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

  在大练兵中,要求很严,我们的动作做得不标准,出了不少洋相。我们就起早摸黑自己练习,有时疲劳得一休息就睡着了,我们三人身材瘦小,枪比人高,练习中十分吃力。后来又练掷手榴弹、卧倒、爬行、冲杀等动作,进行防空、野外演习,难度更大。我们常常手脚扭伤,膝盖磨破,全身酸痛,饭也不想吃。难以支持时,就以“练好本领打鬼子”来鞭策自己。我们在冢时,晚上不敢出门。到苏公学习期间,夜里要轮流站岗,到村里巡逻,驻地前后又有坟包;起初很害怕,但想到要做一名真正的战士时,就鼓起勇气去执行任务。经过几次锻炼,我们胆子大了。有一次晚上高菲站岗,刮大风下暴雨,伸手不见五指,仍以战斗姿态加强巡逻;在换岗时,要通过一条狭窄的小木桥,心中直跳,结果还是摸着桥板爬了过去。江群是副班长,常在深夜外出查岗,发现警惕性不高的同志,还得耐心教育。近三个月的军训,使我们学到了军事知识,培养了组织纪律性,从一个不懂事的农村姑娘,变成一名革命的女战士。

  1945年6月,我们进入政治学习阶段,学习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和俞铭璜的《新人生观》。学习方法是集中上大课,个人阅读文件,联系思想实际,组织专题讨论;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漫谈学习收获,进行思想小结。我们由于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低,看文件、听报告都不易理解,产生了新的困难。但我们知道,掌握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是每个革命战士的基本条件,学习政治对我们更为必要。夏天夜晚,我们围在小油灯下,忍着闷热和蚊虫叮咬,认真读文件,反复思考,准备发言提纲。对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集体讨论时,敞开思想,积极发言,敢于提出疑问,深入展开讨论,力求把问题搞清楚。班里每周开一次生活检讨会,大冢谈进步、谈不足之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消除思想障碍,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政治学习的过程是用革命理论武装头脑、转变立场、树立革命人生观的过程。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坚定了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的信念;明确了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提高了革命自觉性;看到自己受旧社会的思想影响,明确了努力方向,决心转变世界观,争取做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

  学校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决心过好劳动锻炼关,与男同学一样,赤脚穿草鞋,高卷裤脚管,不怕脏、不怕累,参加了生产劳动全过程。顾展在家里是个娇生惯养的姑娘,来苏公前从未做过农活;有几次她两手磨起血泡,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忍着疼痛一锹一锹地挖土。高菲从小会做家务,现在担任本队经济委员,参与伙房工作,她起早带黑到六班菜地去锄草、浇水、施肥,使蔬菜丰收,改善了伙食。江群除带领全班完成生产任务外,还负责编辑班、排的墙报,利用休息时间收集材料编稿子,表扬好人好事,鼓舞了大家的劳动热情。辛勤的生产劳动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了丰收。

终生难忘党的培养

  苏公的学习生活,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认识到过去凭单纯的抗日热情、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是远远不够了;作为革命战士,应该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奋斗。我们政治上的要求日益迫切,渴望能参加中国共产党。有一次指导员讲,有个女共产党员在重庆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遭到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光荣牺牲。我们深受感动,决心学习她这种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

  我们对照党员的条件,觉得相距尚远,但各自暗下决心,以实际行动努力争取。在学习、劳动、生活中,我们力求学得好些,做得好些,吃苦有困难的事抢着干,还积极配合班长搞好班里工作。同时,注意克服爱面子、患得患失、经不起挫折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加速世界观的改造。

  苏公党组织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指导员、队长、排长和班长都是党员,经常找我们谈心,从政治上启发教育。我们也主动汇报学习体会和思想情况,提出要参加党的迫切愿望。经过反复教育,我们的一些不正确思想得到克服。例如:对入党有神秘感,以为能参加党的同志都是没有缺点的;自己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怕会影响入党;认为自己表现不错,有点想早入党的自满急躁情绪。经过党组织考查,我们写了入党申请书。指导员又严肃地指出:共产党员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章规定,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经得起艰难曲折的考验,为了党的事业不惜牺牲生命。并亲切地问:“你们能做到吗?小鬼呀!”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已有思想准备,当即表决心:保证做到。1945年7月22日,苏公党组织正式批准我们三人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也是我们第二十五队首批入党的女学员。我们这些天真幼稚的农村女孩子,经过苏公的战斗洗礼,终于投入了党的怀抱。在人生道路上的这一根本转折,成为我们终身难忘的美好时刻。

  我们在苏公只有短暂的半年,但在这座大熔炉里获得了政治生命,为献身党的事业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四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一直鼓励着我们。在解放战争中,我们跋山涉水,随军南征北战,也尽了一份力量。解放后,我们三人都到上海工作,不计名誉、地位、待遇,保持党的优良传统,经受了和平环境、繁华城市的考验。特别在十年“文革”动乱期间,尽管受到折磨,但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对党的信念坚定不移。如今我们均已年近花甲,回忆在苏公学习和人党的情景,感慨万分。母校激励着我们永葆革命青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苏中公学校史》)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