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摇篮与熔炉 >> 正 文
陈毅与江淮大学
      作者:洪 犁      来源:《青松赞》      日期:2007-11-20 15:19:37      

  由陈毅同志亲自定名的“江淮大学”,是新四军军部于1942年9月间创办的一所新颖的、生气勃勃的综合性大学。当年我作为江淮大学的一个青年学生,有幸在陈毅和其他首长的教诲下,渡过了一段终生难忘的日子。

  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形势相当艰难。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制订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政策。认为在长期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将来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组织起千百万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淮宝县仁和集(现江苏省洪泽县仁和镇)创办江淮大学,吸收敌占区的知识分子到根据地来,为革命事业培养和输送人才。江淮大学归属新四军军部领导。具体筹备工作由中共江苏省委落实。要求上海地下党尽可能组织更多的师生去根据地教学和上学。

  1942年9月间,江淮大学校长韦悫同志聘请上海复旦、交大、圣约翰、之江、大同、大夏等大学的哲学、教育、建筑、农业、英语、生物等10余位教授和10余位教师,还有我们120多位大学和高中的青年学生,其中有地下党员、党外积极分子和爱国青年。大家在党的召唤下,抱着要求抗日,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愿望,先后离开了温暖的家庭,放弃了上海舒适的生活,克服了家庭阻拦等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越过日伪封锁线,投入到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革命熔炉中去学习、斗争和锻炼。

  我们进入了淮南根据地,在军部黄花塘附近的张洪营招待所集中。在军部和二师、四师首长的亲切关怀下,聆听了张云逸副军长和谭震林、罗炳辉、彭雪枫、邓子恢等首长以及汪道涵、方毅、潘汉年、钱俊瑞、范长江、冯定等同志有关国际国内形势、长征、皖南事变、敌占区文化斗争和党的政策报告,大家都受到了激励和教育,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觉悟。从而领悟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人民,真心抗日救国的。大家心情激动,情绪高涨。陈毅同志更是十分关心我们江淮大学的建设和师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在患痔疮手术休养期间,还专门为我们师生举行会餐,亲切地邀请部分师生到他住处畅谈,或在晚上亲自到我们宿舍里来探望大家,问寒问暖。1943年春节除夕夜,陈毅同志还和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当时,为准备反“扫荡”,我们江淮大学师生都分散到蒋坝、马坝、旧铺等地群众家中打埋伏。除夕前一天,我们接到通知,陈毅同志要在河头为我们做形势报告,大家兴奋极了,打起背包赶到河头。除夕晚上,陈毅同志在一座庙里为我们讲形势。他分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国际形势,指出:这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日本法西斯也将一天天走向失败。他说:你们都是二十岁左右,前途光明无量,要好好学习,争取胜利早日到来。他那乐观的情绪,爽朗豁达的性格,渊博的学识,政治家的风度,对我们这些刚到根据地的知识青年,有很大的启示和鼓舞,留下极为深刻的可敬可亲的印象。

  1943年夏天,陈毅同志因治疗痔疮,住在二师卫生部大柳营。我们江大师生因日寇“扫荡”,暂时分散隐蔽,还没有全部集中上课。校长韦悫同志和我们部分师生,也住在大柳营。边补习英语,边准备开学。张茜同志当时怀着第二个孩子——丹淮,她也参加我们一起听课,学习英语。韦悫同志和我们师生常去陈毅和张茜同志的住处,他们住的是两间普通的茅舍,进门一间作为办公室兼接待室。室内陈设简单,都是农村常见的桌凳用具,倒是我们江大同学画家——阿老同志为大家画的一张张速写像,贴在周围的土墙上,很是醒目。陈毅同志和韦悫同志时而用法语交谈,时而向我们提些问题,亲切随和。他谈形势,谈理想,谈知识,谈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他谈吐豪爽,诚恳亲切,思想敏锐,内容深刻,气氛是那样的融和温馨,无拘无束。我们没有把他当作统率全军指战员的军长,而是像在长辈和师长面前聆听他对我们的教诲。

  1943年8月26日是陈毅同志的生日。我们江大同学出于对他的敬佩和爱戴,自发地凑了点零用钱,在老乡那里买了一篮鸡蛋,阿老在鸡蛋上画些画,写上“祝贺陈军长四十二岁诞辰”几个字,由阿老和我当代表,送给陈毅同志。陈毅和张茜同志看了这篮鸡蛋,握住我们的手,高兴地对我们说:“谢谢大家。”他的喜悦神态,一直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1943年10月5日,江淮大学在淮北根据地淮宝县仁和集(现江苏省洪泽县仁和镇)隆重举行开学典礼。陈毅代军长和张云逸副军长、四师师长彭雪枫、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以及范长江、季方等领导同志,都专程来参加庆祝。陈毅同志和彭雪枫、季方同志,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陈毅同志用宽厚洪亮的声音,祝贺我们江大开学,勉励我们同学要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刻苦学习文化技术,艰苦奋斗,和工农分子结合,百炼成钢。将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后,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作出贡献。

  当天下午,陈毅等同志参观了由祠堂、旧庙、民房等改成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等校舍,拿起同学们的搪瓷饭碗,大口大口的喝水。他参观我们编写的墙报,边阅读,边赞扬,边鼓励。晚上,他和大家一起坐在操场上,观看同学们演出的《雾重庆》话剧片断,自编自演的小歌剧,歌唱,京剧清唱等文艺节目,和我们共同渡过了一个愉快和热烈的开学典礼。

  光阴荏苒,25年过去了。1985年10月,分散在全国12个省、市的25位江大师生代表,重新回到洪泽县仁和镇聚会,我们是为举行张爱萍同志题写的“江淮大学旧址”揭碑仪式,而重返旧地的。虽然时过境迁,茅舍换成了楼房,但是,当年陈毅l司志活动和战斗过的左家楼,依然昂立在仁和镇旧街。我们这些两鬓斑白、年届古稀的老校友,在党和陈毅同志的教诲下,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练,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风浪,曾经活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条战线上,有的是党、政、军领导干部,有的是教授、总工程师,有的是驻外大使。我们经受了时代的考验,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用上了学过的知识,为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贡献了一份力量。陈毅同志的教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