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摇篮与熔炉 >> 正 文
《摇篮与熔炉》编辑说明
      来源:上海市新四军历史丛刊社      日期:2007-11-6 13:49:41      

image

image

  一、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极其重视培养干部与人才的教育工作。早在1938年新四军初建时,军部就成立了教导总队,三年内共办了四期,培训了学员2330人。皖南事变后,刘少奇、陈毅同志领导新军部与中共中央华中局和各师各根据地的负责同志率领全军,在战火纷飞的华中敌后,在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开辟建立了地跨苏、浙、皖、豫、鄂、湘、赣七省的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湘赣、皖江和浙东八块抗民主根据地。他们以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依托这些根据地,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建立了大批各类各级学校。随着抗日战争节节胜利,华中军民度过了艰难困苦的相持阶段,迎来反攻新阶段,华中解放区连成了一片,各类各级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和进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培养了难以计数的干部与人才。同时,在教育线上锤炼了优良的传统与作风,创造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各类学校经过调整合并、改编停办,广大师生奋勇奔向解放战争的各条战线,为创建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和热血。他们在革命摇篮与熔炉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德,永远值得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

  本书是一部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部分学校史料选粹,既可供研究华中根据地教育史参考,也可对改进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所启迪与借鉴。

  二、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2月1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确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决定》规定:“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①

  华中地区党政军各级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这一决定,从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吸收了大量拥护与参加抗日、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参加工作,特别是兴办了许多学校,培养干部,培养人才,培养知识分子,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三、华中地区各类各级学校以延安抗大、鲁艺、陕北公学为楷模,结合实际情况,创造了许多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办好学校的宝贵经验。本书选编了66所学校的史料,包括:新四军教导总队,抗日军政大学华中总分校及第四、五、八、九、十分校,华中党校,江淮大学,华中建设大学及附设中学,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华中医学院,华中医科大学,华中新专科学校,华东通信学校,淮南行政学院,淮南师范学校,淮南艺术专门学校,浙东鲁迅学院,苏中公学,淮南公学,洪山公学,鄂东公学,苏北公学,建国公学,苏浙公学,淮南津浦路西抗日联合中学,淮南联中,淮南中学,凤湖中学,如西中学,盐垦中学,泗五灵凤中学,天长中学,建设中学,盐阜区联立中学,盐东中学,东海战时中学,如皋励志中学,淮北学,涟水中学,无为中学和皖中各县联立中学,淮安市新安小学,淮南半塔军政干部子弟学校,雪枫干部子弟学校,华东干部子弟学校等。内容有学校简介、校史综述、有关领导同志与导机关关于办学的指示,教育战线名人事迹、师生回忆录、题词等。

  四、我们满怀深情把本书敬献给创办与领导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各类各级学校的党政军领导同志们,纵情讴歌在革命战争年代全身心投入教育战线并作出卓越贡献的教师们。他们的功绩已载入革命史册,铭刻在千万个他们的学生心中。

  当年在这些学校学习过的干部、军人、知识青年和少年儿童,都显著提高了军事、政治、文化素质,学会了许多战略战术、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群众工作、文艺、新闻、教育、财经、医务、通信等适合战时工作需要的理论知识、经验、方法与技能,并为在建国后担负各条战线工作重担或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信他们在阅读本书时,将会倍感亲切和引以为荣。

image

  五、鉴于华中各部队、各地区情况不同,办学有多有少,时间有长有短,史料或详或略、或有或无;加之时过境迁,不少办学人员特别是有关负责同志,有的无法找到,有的已经作古,本社又受条件限制,难以全面征集各地学校史料,因此本书不可能全面包括华中根据地所有的学校。即使选入本书的学校,有些也只有简介,而缺少较多的史料,甚感遗感,敬请读者谅解。

  六、本书的选文一般均按原文刊载,注明出处,遇有不同说法也未予统一,仅供研究参考。鉴于篇幅所限,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删节缩写与编辑处理,不再一一注明。关于数序的用法,基本上按原文排印,未加修改统一。

  七、本书和本社编印的《岁月如歌》(文艺团体)、《喉舌与号角》(报纸刊物)是一系列的书籍,都是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化教育战线的史料选粹。正如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夏征农同志的题词所说,本社编印的这些书籍和《陈毅颂》、《人生华章》、《回眸抗美援朝》等,都是为了“总结历史,教育后人”。欢迎读者对其中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

  八、2007年10月12日为新四军建军70周年纪念日,本书的出版是对这一光辉纪念日的献礼。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