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新旅”精神代代传 >> 正 文
将军举起了照相机
      作者:林铭纲      日期:2007-6-14 14:19:18      

——张爱萍同志为新旅摄影   

  1993年7剧2日,北京。中国摄影家协会多功能厅里欢声笑语,“张爱萍将军摄影作品研讨会”正在这里举行。83高龄的张爱萍同志精神矍铄,偕同夫人李又兰来到会场,受到来自文艺界、新闻界、摄影界70余位朋友的热烈欢迎。

  曾任国防部长的张爱萍上将,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同时也是我军著名的摄影家。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过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四师师长、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他的军事摄影活动就是始于40年代初在苏北敌后同日伪军浴血奋战时期。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架日本相机,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从此,他在戎马倥偬中时刻不忘举起相机,把抗日军民的战斗、练兵、生产、工作、学习与生活场景摄入镜头,留下了千余幅既有艺术价值又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照片。如今,这些历史照片中的佳作珍品,已被选入许多画册里,陈列在许多展览馆中,供后人参观、欣赏,并从中受到教育与启迪。

image

  据我所知,当年在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员中.在摄影方面,恐怕只有张爱萍同志能同叶挺军长媲美。他们的军事摄影作品,都是硕果累累,弥足珍贵。

  读了《中国摄影报》关于这次研讨会的报道,我的脑海里又清晰地浮现出47年前张爱萍同志为我们新安旅行团拍照的情景。

  那是1946年春天,解放不久的淮阴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新安旅行团(简称新旅)正在驻地南门大街一所民房的院子里排练舞剧《春之消息》,团长左林陪同一位年轻的部队首长走了进来。他英姿飒爽笑容满面地来到了我们中间。“张师长,您好!”大家认出了他就是新四军原三师副师长、不久前调任四师师长及华中军区副司令员的张爱萍同志,纷纷拥上去抢着和他握手。时年36岁西寺张师长是新旅的老上级、老朋友,也许是由于他曾在江西瑞金担任过共青团苏区中央秘书长和少年先锋队总队长,所以他对新旅小战士们特别喜爱。在三师时,他不仅亲自部署新旅参加反“扫荡”,而且利用指挥战斗的间隙,写下了《苏维埃儿童团的故事》,派通讯员骑马送给新旅在《儿童生活》上连载。

  “来来来,大家来照相。”张爱萍同志一次又一次举起了那架日本相机,把新旅男女小

  同志们跳舞、体操、学习、游戏、帮助小同志的种种生动场面,一一摄入了镜头。张爱萍同志的摄影技巧是很高明的,他不喜欢拍呆板的场面,而善于摄下真实、自然、生动并具有时代特征的形象,因为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在这组照片中拍得尤为精彩的是《新安旅行团的小战士们》。在那峥嵘岁月里,他们个个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银铃般的笑声仿佛溢出了画面,在四周荡漾。在革命大熔炉里,他们都勤奋学习,努力向上。瞧,那个唯一没戴军帽的男孩叫钱凌白,后来成为我国核潜艇专家,担任国防科委核潜艇总体设计室主任,为我国核潜艇制造作出了贡献。最前面的那位小姑娘就是后来成为民族舞蹈家的舒巧,她主演的舞剧《小刀会》拍成影片后曾风靡全国,现在她应聘到香港担任香港舞蹈团艺术总监。他俩后面的叫李群,60年代她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编导之一,80年代她又编导了舞剧《半屏山》、《大禹治水》等。后排左起第一人是我,第二人是革命烈士李耘生的儿子,在幼年时曾随母亲章蕴坐过国民党的监牢,后随母亲脱险,参加了新旅,80年代他担任了国防科工委外事局局长。张爱萍同志的这幅佳作,曾于1 985年7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华东抗日、解放战争摄影展览》展出,受到观众的喜爱与好评。

image

  在这次令人难忘的会见中,张爱萍同志还为我单独拍了一张相当滑稽的照片,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我一生中最早、最珍贵的一张个人照片。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犯华中解放区,张爱萍同志军务繁忙,来不及印好照片送给我们。我们新旅也赶赴宝应前线慰问七战七捷战役的伤员,紧接着又北撤山东、河北,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张爱萍同志,我也忘却了他曾为我单独拍照的事。

  光阴荏苒,星移斗转,三十多年过去了。1979年秋季的一天,我忽然接到新旅老战友、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油画家王德威寄来的信,说他在清理新旅照片时发现了我的一张照片,特地送给我留念。他在一张四寸黑白照片的背面写着:“张爱萍同志1 946年春摄于淮阴新旅——一个小调皮。“我真是大喜过望,它使我见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形象。

  如今,张爱萍将军当年在百忙中为新旅拍摄的一组珍贵照片,已永久性地陈列在淮安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里,供中外来宾和千百万青少年儿童参观,并编入精美画册出版,传之后代。而我这生平第一张照片也被选印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民族解放的小号手——新安旅行团历史图册》里。对此,我感到十分荣幸。在“张爱萍将军摄影作品研讨会”举行之际,祝贺他的摄影艺术永葆青春。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