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上午,上海警备区军史办秦宏峰主任专程来到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详细介绍了建立上海革命军事馆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以及捐赠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政策规定。目前,该军事馆选址及用地面积已落实,场馆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新时代军史场馆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建立的“上海革命军事馆”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地区军事斗争历史和革命精神的主干纪念馆,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军魂为本、育人为要,为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部队,教育激励官兵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赓续血脉,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上海革命军事馆”将坚持面向社会,搞好开放利用,成为大力宣传党和人民军队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为存史资政育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政治滋养、历史启迪和精神动力。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中央军委机关早期是在上海,抗战期间上海有2.1万有志青年参加新四军,上海是抗战期间最重要的情报中心,也是新四军重要物资后援中心,发生在上海有关新四军的故事很多。要反映上海的革命斗争史,离不开上海新四军为上海的解放所做的突出贡献。解放上海的部队是第三野战军,就是原来的华东野战军,部队主体是新四军。上海与新四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海军事馆建成后将与上海新建的一大纪念馆遥相呼应,将是我们反映党领导在上海武装革命斗争历史最完整的,建设面积规模也是最大的,反映军事革命斗争色彩最浓的一个展馆,填补了上海没有综合、全面、完整反映上海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建成后将成为反映新四军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场馆,也将成为上海红色文化的一个新地标,红色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是承载反映我们老战士革命战斗奉献一生的最佳场馆。老战士们曾经厉兵秣马,驰骋沙场,转战南北,最后在上海工作,或安享晚年。老首长们的战利品在上海军事馆展出,可以反映出他们戎马一生,革命斗争的一生。上海革命军事馆为老首长们保存一生的光荣,也是他们的亲属后人的光荣。让更多的人来参观学习,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参加捐赠仪式的新四军老战士鲍奇展示了他在战争年代获得的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渡江战役纪念章等。新四军老战士刘天同展示了建国初期陈毅签名的任命书、战争年代的家信原件,接管上海时的政策纪律手册等历史文物。新四军老战士后代展示了他们的传家宝。王苏炎女士展示了60年前她父亲(上海警备区原司令员王必成中将)听说她考上中国科技大学后奖励给她的自用的抗美援朝茶杯。罗愤女士展示了她父亲(原上海防空军政委罗维道少将)在上海战役中缴获的汤恩伯的望远镜。彭平平女士展示了她父亲(原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少将)在抗美援朝战争的长津湖战役中缴获的美军的望远镜。这个望远镜1979年曾由时任交通部长的彭德清带往深圳看地形,为确定中国第一个外向型的蛇口经济开发区位置发挥过作用。余江如先生展示了他父亲(上海警备区原副司令员余光茂少将)当年穿着的佩戴少将军衔的军服。廖颖女士赠送了回忆她父亲(上海警备区原司令员廖政国少将)的两本书《铁军骁将》、《传奇人生》。张晓江女士展示了她父亲(原空四军副军长张强生少将)1955年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叶云晓先生赠送了他父亲(原上海工务局局长叶进明)的文集《上海人民支援新四军后勤工作的楷模-叶进明同志》。他们分别介绍了这些革命文物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刘苏闽会长向上海革命军事馆捐赠了《新四军研究》、《新四军与上海》、《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十年纪事》、《人生华章》、《摇篮与熔炉》、《历史的回顾》、《新四军将帅通信纪事》、《喉舌与号角》、《陈毅诗词赏析》、《陈毅颂》、《铁军颂》、《一路硝烟》、《雨洗风磨八十年—萧卡忆述》、《理想在我心中》等24种书籍,共129本。杨元华社长赠送了历年来《大江南北》杂志的合订本30册。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最后讲话。他详细介绍了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与上海深厚的历史渊源,上海是新四军组建的孕育之地。 上海地下党把支援新四军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利用人才荟萃、物资丰富、宣传力量雄厚等优势大力支援新四军。据不完全统计,全面抗战期间,从上海输送到新四军的人员,包括军政骨干、军工生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财物金融等各领域,约有21000人。上海对新四军的物资支援包括军用物资,如电信器材、无缝钢管、医疗药品器材、印刷器材,以及生活用品等,有关经费仅抗战初期就捐款130多万元。上海是新四军地下交通站和情报搜集地,是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接受国际援助的转运地,也是宣传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渠道和窗口。 
新四军的抗战为上海人民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激励了上海人民的抗日斗志和信心。新四军东进时曾打到虹桥机场等地,上海郊县如浦东、崇明、青浦、嘉定、松江等地曾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的策源地。新四军在上海设立的情报和物资站点,增强了上海抗日斗争的力量,新四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亦是上海人民抗日斗争的根据地。中共浙东区委建立了淞沪(后改为浦东)地委,浙东行政公署建立了淞沪行政公署,以及南汇、奉贤、川沙、昆山、青浦5个县级抗日政权。 1949年5月,以新四军主力部队扩编组建的第三野战军解放了上海,上海地下党组织和广大群众起到了里应外合的配合作用。第三野战军领导干部7名,6名是新四军老战士;第9、10兵团8位领导干部,5名是新四军老战士;10个军和特种兵纵队,7个军的领导班子和师级主官是以新四军老战士为主体。据不完全统计,参加接管解放上海和担任驻沪陆海空部队军以上领导职务的新四军老战士有100多位。 上海市军管会主任陈毅、副主任粟裕。主要领导同志30名,23人为新四军老战士。陈毅担任了上海市委书记和市长,副市长曾山、潘汉年、韦悫均为新四军老战士。大批新四军老战士转业到上海各级机关及工农业生产第一线,谱写了一曲“老兵新传”。新四军军歌成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日晨曲,铁军精神融入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品格。 41年来,我会为研究宣传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新四军与上海》是我会研究宣传的重点,今年8月将召开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我会现有新四军老战士近千名,其中不少是从上海参加革命的,他们是上海军事斗争和革命建设发展历史的参与者、贡献者和见证人,是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建立“上海革命军事馆”,是新四军老战士和我会广大会员盼望已久的心愿,积极支持“上海革命军事馆”的建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刘会长说,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总书记给百岁新四军老战士的回信和在庆祝建党百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铭记初心使命,坚守红色阵地,弘扬铁军精神,积极向新四军老战士和广大会员宣传这方面的精神,深入动员,协助搞好捐赠工作。继续与上海警备区军史办合作,当好参谋助手,努力为建设“上海革命军事馆”多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