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我台近期在央视《正午国防军事》新闻节目中,相继推出两季系列报道《百岁·初心》和《百年·接力》,通过讲述贵研究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称赞的百岁老战士话初心、说心愿、强信念、励后人的故事,展现与党同龄的百岁老战士“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今年3月初,该系列报道策划时,就得到了贵研究会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刘闽苏会长、颜宁秘书长带领各分会的领导,将研究会的46位百岁老战士的情况一一了解,给栏目组初步推荐了16位身体状况、表达能力、战斗经历等均符合采访需求的百岁老战士。并收集了他们的个人自传、相关报道、历史照片等资料供栏目组前期筛选。 3月中旬,栏目组一行6人抵达上海后,受到了贵研究会的热情接待,刘闽苏会长带领各分会领导详细为栏目组介绍了百岁老战士的情况,确定了当时身体情况较好的程亚西、顾海楼、徐克、季黎平、黎鲁、王静生、李蒲军、黎明、虞鸣非等9位百岁老党员、老战士为采访对象,并为栏目组制订了一份包含他们家庭住址、电话、个人情况简介、所属分会联络人等信息的采访手册。由颜宁秘书长和各分会领导和受访老战士子女顾宪、程群、程超、葛建夫、徐林林、张晓东、程晓明、林致成、王海平、杨晓明、汪绍兰、何平、蔡剑、黄晓岚等老师陪同栏目组完成了为期10天的采访。 采访中,百岁老战士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的精神让栏目组同志非常感动。 徐克老人,参加过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战斗,至今眼皮中还留有淮海战役时的弹片。100岁的他,听力已经不太好了,为了配合采访,他让记者把问题写在纸上回答。他说:“怕死还能打仗?党员们就要向前冲!” 王静生老人,今年已经101岁了,采访前,他刚出院不久,住院的时候还坚持写诗纪念党的百年华诞。他说:“再困难也要听党的话,党指挥到哪就到哪里。” 100岁的黎明老人,曾是新四军某师的一名报务员,讲述了当年如何在“滴答、滴答”发报中,当好“忠诚于党的红色传令兵”故事。她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有意义,没意义的人生没意思。” 程亚西老人接受采访时拿出了他当年绘制的淮海战役运输路线图,图上清楚地标示出重要的兵站、医院等目的地和解释性的备注。今年106岁的程老,仍然记得在每个地点战斗的经历。他说:“共产党不是看,是干!” 李蒲军老人,提起81年前入党的经历,依然坚定兴奋。他和老伴儿汪绍兰一起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还能给年轻的同志们讲讲过去我们的经历,让他们能勇于继承我们的工作而奋斗!” 黎鲁老人家里,依然保留着一块版画,内容是新四军训练的场景。当年他用画笔在军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他说:“那时候我是一个小小的学生,我认为唯一的道路,只有投入抗日洪流!” 虞鸣非老人,战争年代一直从事民运工作,当过武工队长,现在的她每天都拿着平板电脑浏览新闻,100岁的虞老还有微信,也成了记者微信里的第一位百岁好友。她说:“我们的党是在斗争中成长的,你们千万不要忘记。” 100岁的顾海楼老人,每天都通过广播了解国家大事、关注军事新闻、“追星”航天员杨利伟、100岁还想“乘风破浪”......他说:“为革命我可以牺牲一切,所以我老了,我不怕老,过去不怕死,现在也不怕死。” 100岁的季黎平老人,做了一辈子思想政治工作,现在还订阅了4份报纸,遇到重要的内容还会剪下来贴到本子上。她说:“党的发展、群众的教育、国家的富强,一定会越来越好!” 百岁老战士的采访,对于栏目组的年轻记者和年轻受众来说,都是生动鲜活的党史学习教育,润物无声地传递着年过百岁的老战士犹不忘初心,经历峥嵘岁月仍不改初心的精神。 令栏目组同志感动的不仅是这些百岁老战士,还有每天帮助联络采访的贵研究会各位老师,他们也已经年逾古稀了,每天还跟栏目组一起奔波劳碌、早起晚睡,经常凌晨一两点钟还在收集最新了解的情况和查实的资料。采访时他们会用录音笔做记录。尽管他们与这些百岁老战士都非常熟悉了,但还是抓紧每一次接触机会,不断整理新的资料。后期制作时,全程协助我们核实文稿内容,经常加班加点,保障节目顺利播出。这种为了热爱的事业“生命不息奋斗到底”的精神令人敬佩! 《百岁·初心》和《百年·接力》两季特别报道播出后,在舆论场共情传播、引发热议。多家新媒体平台接连转发跟进,引发收视热点和网络上的讨论热潮,百岁老战士也成为了当下网络正能量新晋“网红”。这样的成果,离不开贵研究会的支持和帮助,请允许我们再次向贵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及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感谢您们的辛勤付出,祝愿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蓬勃发展、越来越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 2021年5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