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研究动态 >> 正 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与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作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 熊踞峰 摄影:查建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日期:2021/6/25 10:32:5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与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会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查建国夏立陈炼通讯员熊踞峰)6月12日,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同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承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与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上海市教委综改办主任林炊利、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将军分别致辞。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主持开幕式、开幕视频播放以及“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论坛开幕式上,播放了《梅兵书记讲授专题党史课——新四军“铁军精神”及其在华东师大的传承与弘扬》。

  把上海这座红色之城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教育之城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致辞

  梅兵介绍了全校对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精神的学习和贯彻情况,后深入剖析了施平、胡友庭、周原冰、蒋其义等新四军老战士与华东师范大学的渊源,以及新四军老战士对学校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历史贡献。她表示,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等学术研究机构的成立对于帮助广大师生进一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市教委综改办主任林炊利致辞

  林炊利充分肯定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在上海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发挥的重要支柱作用。他认为,聘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来担任各级各类学校兼职教师或者校外辅导员具有重要意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懈奋斗,上海一定能够牢牢守住底线,传承弘扬好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把上海这座红色之城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教育之城。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将军致辞

  刘苏闽讲述了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的具体经过,以及对新四军老战士崇高思想品格和深厚爱党之情的高度赞扬。他充分肯定华东师范大学对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视,对梅兵书记亲自讲述新四军专题党史课表达感谢,同时提出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是党史军史研究的一个创新,对深入研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培养相关研究人才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上海市教委综改办主任林炊利,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将军,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和新四军老战士郑国芳、冯国樑共同为“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揭牌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为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将军颁发华东师范大学思政特聘教授聘书和校徽

  

《大江南北》杂志社社长杨元华向“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捐赠一批新四军历史文献与研究书籍,由研究中心负责人曹景文教授作为代表接受捐赠

  梅兵,林炊利,刘苏闽,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和新四军老战士郑国芳、冯国樑共同为“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揭牌。《大江南北》杂志社社长杨元华向研究中心捐赠一批新四军历史文献与研究书籍,由“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负责人曹景文教授作为代表受捐。梅兵为刘苏闽颁发华东师范大学思政特聘教授聘书和校徽,刘苏闽向研究中心回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上海解放70周年纪念章”。“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负责人曹景文教授介绍“中心”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主持开幕式及开幕视频播放和“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来自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

  论坛第二阶段的主题发言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齐卫平主持。  

新四军老战士郑国芳

  新四军老战士郑国芳从自己参与革命以来的81年历史出发,讲述全家7个兄弟姐妹参与革命的辉煌历程,强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学生加强党史学习对于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华东师范大学成立“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表示赞赏。  

新四军老战士冯国樑

  新四军老战士冯国樑在发言中深切表达了党对自己的教育和培养,并提出自己作为一名73年党龄的老党员,在新的社会革命背景下,要继续不忘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发挥余热,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不懈奋斗。

《大江南北》杂志社社长杨元华

  杨元华表示,《大江南北》杂志是20世纪80年代由一些新四军老战士在筚路蓝缕中创办起来的。在历届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杂志社的关心和支持下,《大江南北》已经成为每期发行4万多份的全国性刊物,这对进一步搞好党史宣传教育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

  忻平作了题为“走得再远,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从哪里来,党的诞生是个过程”的主题发言,他表示,上海的独特条件体现了党在上海创建的必然性,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基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梦开始的地方。同时,他还认为从渔阳里建党起步到中共一大召开,是一个完整的建党过程,极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不仅充分体现了对老党员、老战士的亲切关怀,而且推出了一个铭记初心使命、心系党史研究宣传教育的先进群体。刘苏闽在“铭记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学习百岁老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的主题发言中表示,将年逾百岁的新四军老战士作为典型,对推进“四史”研究宣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教育青年学生和为全社会作出榜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负责人曹景文教授介绍“中心”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齐卫平主持第二阶段的主题发言

  铁军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

  论坛第三阶段的专题发言环节由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志强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陈挥教授作主题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陈挥教授以“新时代提炼和弘扬铁军精神的重要性”为主题作了发言。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程中筑就了一系列具有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革命精神,铁军精神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也为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供了精神力量源泉。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学者仍要继续潜心研究、认真钻研,争取对提炼和弘扬铁军精神作出更多贡献。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作专题发言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在主题为“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时代意蕴与实践路径”的发言中表示,革命精神是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品德和工作作风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作专题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以“渔阳里精神解析”为主题作发言。他认为,渔阳里精神是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特有的精神品格,与其同时期的还有红船精神、《共产党宣言》精神以及北大红楼精神,这些都归属于建党精神。同时,他还从渔阳里这一名称的起源出发,从史实上介绍了旧渔阳里建党和新渔阳里建团的情况。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鸣岐教授作主题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鸣岐教授在“总结历史经验,增强历史自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重要论述的思考”主题发言中,梳理了建党精神、党的精神谱系、理论创新和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他表示,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其一大特点和优势,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历史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有机统一,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同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解放日报》思想周刊主编、高级记者王多作专题发言

  《解放日报》思想周刊主编、高级记者王多就“党史学习教育的三个必然要求”进行了阐述,他揭示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刻思想内涵。他认为,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和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健副教授作专题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健副教授阐释了“新四军军部重建对铁军精神形成的关键作用”。他认为,铁军精神体现在新四军铁的领导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新四军军部重建对铁军精神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从组织上来说,重建新四军军部实际上理顺了中共中央和新四军的指挥关系;从行动上来说,重建军部加强了党员在新四军内部活动中发挥的骨干作用;在思想上来说,重建军部统一了坚决服从党中央全面领导的思想认识。  

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志强主持第三阶段的专题发言

  将党的精神汇集成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

  论坛第四阶段的专题发言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原元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教授作专题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大历史观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他表示,我们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的变化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最终要把握历史大势,树立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在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所接续创造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生成的一条主线就是党领导下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作专题发言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勇教授以“践行初心使命,赓续‘四铁’精神”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铁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四军抗击侵略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红色基因的传承,也是在铁军之后红色基因进一步生长的根脉。在新时代赓续铁军精神,必须在党的坚定领导下,保持铁的信仰,赓续铁的信念,坚定铁的意志,培养铁的担当。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光寿教授作专题发言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光寿教授阐释了“建党精神应从北大红楼讲起”。他表示,红楼精神的基本特征是勇往直前、直接行动的牺牲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的活动家,正是在北京工作和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并推动中国共产党建立,所以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应从红楼精神讲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于凯教授作专题发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于凯教授作了题为“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品格”的阐述。他提出,我们要明确从精神维度认识中国的必要性。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伟教授作专题发言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伟教授作“珞珈党史校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的发言。她提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遵循,将发生在珞珈山上的党史事件、党史人物、党史场馆、党史故事、党史文献等多种形式全面地反映到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讲故事引入学党史,同时启发学生讨论思考党史,以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最优效果。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俭教授作专题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俭教授发言的题目是“传承‘两路’精神彰显时代价值”。他表示,“两路”精神是在修筑川藏、青藏公路中所体现的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两路”精神集中展现了一代又一代“两路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范式,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精神财富。“两路”精神与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红船精神等,汇集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出积极重要的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原元主持第四阶段专题发言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云教授作总结发言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张云教授作会议总结,他充分肯定了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从参会者来看,覆盖新四军老战士、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和资深媒体人;从内容上来看,底气厚实、内涵高深,既有理论分析、也有实际阐述;从形式上来看,以专题发言为主,同时融入微视频、揭牌仪式、赠书活动、受聘仪式等多元形式,不仅激发广泛且深刻的学术研讨,同时落到实处,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新四军历史的相关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作总结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正桥在总结时表示,希望与会各界代表和广大学者日后能够继续积极参与新四军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的活动。

  

参加“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与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专家学者合影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