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研究动态 >> 正 文
本会举行“新四军老战士与上海的建设和发展”学术研讨会
      日期:2019/11/26 11:01:27      

  

  10月22日,由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新四军老战士与上海的建设和发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新四军老战士的后代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以及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一起,就新四军老战士参与上海的建设与发展、与上海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等专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少将在题为《在保卫新生上海战斗中的新四军将士》的文章中,论述了以新四军为主力部队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经过浴血奋战解放上海后,在保卫上海、巩固新生政权的各方面工作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南京路上好八连原指导员王振华的《好八连与新中国同成长》,讲述了一群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解放军战士的故事。士兵们身居闹市,仍保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本色。关于幸福与享受幸福,八连的同志是清醒的。一只洗脸盆用了八年,一床棉被盖了十年,拾到一分钱也交公。在繁华闹市区执勤,每人每月零用钱五角。八连党支部主动抓教育,从大处着眼,从小事抓起,引导官兵养成勤俭节约、克己奉公的美德。今日好八连,传承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传统,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八连进城60年,命名46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扬艰苦奋斗光荣传统,表现形式,实践内涵,都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永远听党指挥,艰苦奋斗,服务人民,拒腐防变的政治本色永远不变。

  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黄坚在《曹荻秋与上海工业的调整》一文中指出,20世纪60年代上半叶,上海积极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使大跃进时期新增的生产力得以巩固、充实和发展,将“大跃进”运动给上海工业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为把上海建设成为中国先进的工业和科学技术基地打下了扎实的人才、物质和技术基础,这一切离不开中共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也与时任市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市长的曹荻秋有密切关系。

  戚南强作为新四军老战士的后代,一位航天战线上的老兵,以他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在《上海航天的起步、发展与壮大——航天生涯五十年片断回忆》中,从一个侧面回顾了这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他从跨入航天大门、上海航天从这里起步、今日长剑在手,红旗漫卷西风、攻坚克难,火箭卫星威震长空、争挑重担,神舟顺利飞天等方面,重现了上海航天事业发展的光辉岁月。

  复旦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办公室主任周晔在《新四军老战士夏征农与复旦大学》一文中,回顾了1926年入党的夏征农的光辉一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济南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辞海》主编等。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徒、复旦学生运动的先锋、“左联”的不屈斗士、皖南事变的经历者、复旦大学以及中国文教界的杰出领导人……99岁时,他受命出任《大辞海》主编。他有着82年的党龄,无愧为坚守信仰、铮铮铁骨的共产党员。

  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研究员龚诞申在《彭康:探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大学》一文中,从彭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交大、坚持党在大学的领导地位、把一个交大办成两个交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张云在总结中指出,新四军老战士在上海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各个领域,各个社会层面,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都有他们的辛劳和汗水。比如在上海的整治与安保工作中,潘汉年、扬帆、王志明、唐欣等的作用;在城市基本建设中,陈丕显等的作用;在上海党的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建设中,刘晓、刘长胜、张承宗、王尧山等的作用;在人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夏衍、钱俊瑞、薛暮桥、孟波、丁星等等。所以,我们说,新四军与上海、新四军老战士与上海的建设和发展,还有很多的题目能做,还有不少的课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

  尽管这样,这次研讨会也反映了新四军老战士对上海建设和发展的卓越贡献,更凸显了他们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的革命毅力,防腐拒变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品格,矢志不渝、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挥和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颜宁先后主持研讨会。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