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往期动态 >> 正 文
一师分会召开骨干专题学习会认真解读习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作者:林刚      来源:一师分会      日期:2015/11/18 15:15:53      


  2015年10月9日,一师分会假座天山延西居委会活动室召开骨干专题学习会,认真解读习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由分会原上师大杨宇教授以《光辉的思想伟大的实践》为题进行解读。一师分会会长刘强主持了会议。

  杨宇教授说,今年3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演讲,首次提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9月3日,9月21日,9月28日,他连续3次阐明这一思想。尤其是9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作了《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言,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的发言为20多次掌声所打断,发言后,有数十个发展中国家代表排队前来祝贺,可见这一思想在世界上受欢迎程度。

  杨宇说,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等“五位一体”的原则主张。从而构成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论体系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途径。

  杨宇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所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光辉的思想,是中国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接着,他从①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背景和过程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能性③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实践的伟大意义④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等4个方面对这一思想作了解析。

  杨宇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命题,是在我国“和平崛起”成功经验基础上,在适应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及时提出的科学论断。从国际上看,二战以来,经历了“冷战”和世界多极化发展过程。一方面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局部战争、“颜色革命”带来的区域不稳定因素时有加剧,使各国人民形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趋势和愿望。从国内看,我国长期坚持和平发展时代主题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这就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背景。

  杨宇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倡建“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倡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倡建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到建设亚洲命运共同体,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前后历经三年时间。在这三年中,习近平同志在《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仅论述命运共同体就有13次之多,自2015年3月28日至9月28日间的半年内,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有4次。有人说,美国“重返亚太”,提出7年了,用了5年时间,搞了一个TPP;中国只用3年时间结伴不结盟,“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杨宇说,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生态脆弱化是世界发展大趋势的总体概括,它们的主导方面的综合作用,是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体现为人心相通的必然结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世界人民梦想密切相关、息息相通的必然结果。

  杨宇说,中国2000多年前就有大同思想,《礼记》中早就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500多年前的欧洲的乌托邦,现代的共产主义和地球村,在思想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广义的“同”字。它们思想上的相似之处,就是共同描绘了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引领人类走向“大同”。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法,是把握和解决今天人类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具有伟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杨宇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正确处理:①增强民族国家意识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关系②维护民族国家利益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关系③“丛林法则”、“修昔底德陷阱”和“和平共处”以及“零和博弈”和“双赢”、“多赢”之间关系④结伴不结盟和“不当头”但“有所作为”之间关系。

  杨宇最后说,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人类解放事业的切实步骤,是一项伟大的实践。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走向人类解放事业一样,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却是必然要实现的。

  分会正副会长、顾问及各片组召集人共44人出席了今天的会议,与会者对杨宇教授的讲解报以热烈的掌声。

上海市新四军暨中华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主办 东方新闻网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