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的第一天,分会开展了“劳动最光荣奉献最美丽——后代向前辈上门送书”活动。据上海气象台清晨预告:“今日最高温度可达摄氏28度。”虽然骄阳似火,热浪翻滚,但是,我们开展的这项送书活动依然吸引了分会许多信奉“劳动最光荣,奉献最美丽”的可爱志愿者。大家纷纷涌向我们这次活动的集合点——社联大楼。经过大家的协商,确定了每一组送书人员的路线和前辈家庭,然后将新出版的《回忆与研究》(十五辑)精心包装后,装入文件袋。
不一会,从社联大楼里走出了一支20多人的队伍,高举一面写着“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的鲜红旗帜,每个人手里都提着一只蓝色文件包,雄赳赳、气昂昂地行进在繁华的淮海路上,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成为五一节期间上海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分会的召唤就是我们行动的命令。从2010年分会组织后代向前辈上门送书活动以来,今年已经是第三次了。三天前,分会发出了通知,并且讲明这次活动完全是自愿的,分会不提供交通工具、不承担交通费用、不发放矿泉水等防暑用品、不提供午餐等,一切都由自己解决。这样的活动会有人参加吗?发出通知一小时后,许多同志闻讯纷纷报名参加。共产党员陈晶龙说:“分会的召唤就是我们行动的命令!”还在大学里讲课的盛昌旦老师用手机发来短信说:“我时刻听从指令,放弃其它活动,准时参加!”
规定集合时间是9时,8时40分,许多同志已经满头汗水地从四面八方涌来。他们有家住浦东、莘庄等偏远地区的,有年愈古稀的,其中施万青已年近八旬;有腰椎不慎扭伤、行走不便的王毅进同志;有刚从外地归来,凌晨才睡下,仍坚持赶来的贺民栋同志;有生病住院动手术后,刚出院的同志……还有在报社工作的邱柳骅,昨晚刚得到消息,一大早就匆匆赶来。
前辈的愿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由于岁月的流逝,许多革命前辈年事已高,有的体弱多病,有的行动不便,但是他们仍梦牵着过去亲身经历的战争年代,魂绕着曾经一起战斗过的老战友、老首长,关心着新四军研究会的活动工作,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经常阅读、回忆、谈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所以他们希望经常能看到分会出版的《简讯》,原来是一季度一期,现在改为两月一期;他们希望能经常阅读到1988年分会创刊的书籍《回忆与研究》,原来是两三年一期,现在改为一年一期;他们渴望研究会经常有人来看望交谈,现在我们通过送书上门的形式,与他们促膝交谈、共同回忆,并向他们传递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基本上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所以,当我们后代打电话与前辈联系准备上门后,许多前辈异常兴奋和激动,有的特地去买了酒和熟菜,希望能与后代举杯共饮;有的拿出水果、点心,像款待自己的儿孙一般热情;还有的叫自己的司机把小车开出来,帮助我们送书……原浙东纵队《战斗报》主编丁柯说:“后代向前辈送书上门,这种形式非常好,拉近了两代人的距离。”老八路成捷说:“你们干得不错,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希望分会工作越来越好!”新四军女战士翁妙锦说;“我们现在生活很好,最需要的还是精神上的交流和呵护,后代给我们送书慰问,我们非常高兴。”浙东老战士鲁凡平长期身体欠佳,可是一见到前来送书的张如曼,精神大振,居然与后代有滋有味地畅谈了三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连家人都啧啧称奇。
无私的奉献就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我们后代开展向前辈上门送书活动,不求名,不求利,完全是一种对前辈无私的奉献。可是在奉献中,我们也收益匪浅。薛鲁光说:“送书活动使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近前辈,他们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了我很多的启示。”70多岁的王再明、陈晶龙说:“有的前辈家住得很远,平时少有人去关心,我们既然享受了乘车不要钱的优惠,就让我们到这些前辈的家里去访问送书吧!”那些前辈看见了后代不顾天热、不怕路远,汗流浃背地上门探望送书,既心疼又感谢,马上泡茶倒水、拿出点心招待,还热情交谈,双方的情感非常融洽。常美玲、贺民栋在送书过程中,由于已近中午,每到一家,前辈们都热情地端出饭菜,一定请他们吃了午饭再走。可是他们都谢绝了这些前辈的好意。他们说:“看到这些前辈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父辈,经不住泪水盈眶!”
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更是让我们感动:丁公量老前辈虽然每年都拿出几千元缴会费,可是还是经常关切地问我们;“经费不够尽管向我开口,不要客气!”王志昂前辈在2012年已经去世,可是他的家人继续帮他缴会费,并预交2014年的会费1000元;成捷前辈对送书的后代说:“替我缴200元会费,为了节约,请不要寄给我发票!”还有像丁柯、江震、陆建英等前辈每年上缴的会费都达到了千元。每次送书活动,我们后代都能收到前辈们缴给分会的数百、上千元的会费。面对这些沉甸甸的会费,这是前辈的期望与嘱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将分会的工作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