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建军90周年的日子里,《宁波晚报》推出了“我是一个兵”特别专栏,我分会原副会长、新四军老战士虞鸣非同志名列其中,并附有她年轻时的照片,那时的虞鸣非英姿勃发,身手矫健。 1922年,虞老出生在慈溪观海卫古窑浦村,年幼时聪明好学,是村里第一个进入新式学堂读书的小姑娘。 1941年4月,浙东沦陷,同年6月浦东部队首战日寇于相公殿,取得重大战果,震惊了三北大地。虞老就是在抗日形势的影响下,投身革命。入党后,担任小学教员、民运队员,活跃在慈、镇地区,宣传动员群众投入抗日斗争。 1945年9月,浙东纵队奉命北撤的时候,虞老因病到上海隐蔽,并从事地下工作。1947年春,根据浙东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她和徐英(同年9月遭敌杀害)、江震(后空军中将)等青年回到四明山,在国民党军四面围剿的恶劣环境下,钻山岙,睡草棚,吃野菜,紧紧和当地民众一起,进行艰苦斗争。她先后任乡支部书记、“复仇队”副指导员、大岚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和武工队长等职,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力量,不断袭击敌人。当年这位身高力壮、腰佩驳壳枪、英姿勃勃的女武工队长在当地威名远扬,一些国民党反动分子闻风丧胆,躲进据点或逃到城里。 解放后,虞老调来上海工作,任工厂支部书记、党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离休后,她和爱人黄连同志回到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看到当年支持抗日战斗、解放战争的老区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过着安定的生活,但仍有一些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生活贫困,小学教师包括村干部不能按时拿到工资,不少青壮年都讨不起老婆……俩老深感内疚,于心不安啊! 为此,他们除了捐款5万元以外,积极为发展当地经济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支持兴办乡镇企业,筹措生产资金,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打开土特产销路。那段时间,她的家成了家乡人来沪的接待站。他们还通过媒体介绍老区现状,推动政府制定扶贫政策。经过不懈努力,不少穷山沟变成了富裕村。黄连老也因此荣获上海市老有所为精英、浙江省扶贫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其中也有虞老的一份功劳。 进入耄耋之年,虞老仍然关心、支持研究会工作,参加分会活动,赞助《赤水丹心》一书出版,不顾年老关心其他老同志,还与老区人民保持密切联系,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虞老有4个孩子,她和一个女儿住在一起,虽然已96岁高龄,除听觉有所下降,眼不花,说话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走路腰板笔挺,行动自如,打起桥牌来,深谋远虑,出手快捷……丝毫没有老态。我想,这与她性格开朗、心态平和以及子女们的孝顺有关。作为晚辈,我们衷心祝愿她健康长寿,颐养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