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大家下午好! 为时一天的《新四军与上海》第三届学术研讨会就要结束了。我受组委会的委托,作这次研讨会的学术总结。讲三方面内容: 第一,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指导思想比较明确。我们把这次会议的召开,作为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实际行动,把学术活动的主旨提升到了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特别是实事求是地评价,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新四军历史等中共党史、共和国国史的高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特地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同志出席会议并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主旨报告。朱佳木强调,我们党一向重视对历史,特别是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研究,目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把握规律,减少失误。党成立95年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历届领导人几乎都就学习党和国家历史,总结历史经验问题,发过文件,作过指示和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此更是高度重视,不断强调。习近平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发挥历史的“很强的社会功能”。这就是我们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指导思想;而朱佳木的报告,又进一步凸显了我们这次学术研讨会不一般的社会功能:即回顾和总结新四军与上海人民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团结御侮、浴血奋战的斗争历程和历史经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弘扬铁军精神,讴歌爱国主义情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就是我们举办《新四军与上海》第三次学术研讨会的指导思想。 第二,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重点比较突出。我们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从第九届开始,即2013年、2015年先后两次召开新四军与上海学术研讨会,并出版《新四军与上海》论文集第一、第二两辑。前两届《新四军与上海研讨会》,侧重于研究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人民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支持、援助。有鉴于此,今年上半年,我会领导专程赴江苏、安徽、浙东等地调研征稿,以加强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对上海人民的支持和指导等方面问题的研究。各地党史部门和新四军研究会包括我们上海地区等单位和个人积极支持、踊跃投稿。截止9月上旬,我们共收到论文108篇,经专家审定入选45篇,集结出版第三辑,并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陈昊苏作序。 我们从这部论文集以及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次学术研讨会的重点放在准确评判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对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和上海人民的帮助、指导等学术研究领域,也即围绕新四军对上海抗战的巨大作用和历史地位,进行了认真阐述和理论归纳。对此,同济大学唐培吉教授从以下六方面作了归纳:一是新四军的抗战为上海人民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新四军英勇抗日战斗大大地激励上海人民的抗日斗志亦坚定了抗日救亡的信心;三是新四军开辟和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亦是上海人民抗日斗争的根据地;四是新四军各部在上海设立的交通点站,增强了上海抗日斗争的力量,更有力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五是新四军的情报工作主要在上海开展,这客观上成为上海抗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是新四军是解放上海的主力军,上海地下党领导的地下军起着里应外合的配合作用。新四军与上海的关系为什么如此重要和亲密?唐教授还从地缘政治、政党组织、抗战统一体等关系中给以理论的解释。 童志强则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新四军支持、帮助和指导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和上海人民的历史贡献进行归纳和梳理。一是通过中外媒体向上海人民宣传新四军;二是新四军在沪郊开展的敌后抗日作战,直接振奋了上海人民;三是华中抗日根据地是上海地下党的坚强后方;四是新四军与上海地下党携手创办江淮大学;五是新四军支持上海近郊的抗日武装斗争。两位学术大家的论述,证明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重点聚焦于此,非常突出。 第三,这次学术研讨会的内容比较丰富。会议继续分析、归纳了上海人民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领导下对新四军及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支持和援助。上海是中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大城市,也是日本侵略我国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上海的经济发达、资源丰富、文化水平高的优势条件,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上海成为支援新四军和根据地的一个重要基地。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邬正洪教授、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石雷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刘惠恕教授、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韩洪泉教员、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邵雍教授等从不同的视野,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结合相关发言与文章,与会者的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上海在救援、技术、干部、军事等方面给予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建设极大的人力支援。邬正洪指出,在上海地下党的组织领导下,上海人民参加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建设的超过2万人。上海地下党分批组织难民和上海地区爱国青年赴皖南、苏南等地参加新四军,总数达三四千之多,其中还包括了上海向新四军和根据地输送的数百名的干部。上海地下党还积极支援了新四军急需的报务、印刷、印钞、军工、医务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为新四军的军工生产输送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还组织大批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参与了新四军医务卫生事业的创建。此外,上海人民支持新四军、根据地还有赖于上海地下党开辟的隐秘战线的贡献。他详细论述了上海地下党从1936年开始的重建和发展经过,指出上海地下党和人民在支援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工作中,江苏省委领导下的地下交通组织和交通战线的同志功不可没。由华中局城工部、中共江苏省委先后建立了12条地下交通线,为上海和新四军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援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江苏省委领导和组织上海特别是邻近地区武装队伍参加新四军。江苏省委在抗战爆发后成立外县工作委员会,领导和组织的上海和邻近地区抗日武装队伍转编为新四军,并配合新四军在上海扩军工作,不断动员组织革命青年参加新四军,仅从1940年9月开始到1941年7月间,新四军在上海扩军达1000多人。刘惠恕以抗战时期活跃于上海青浦地区的新四军游击队为例,对其抗日事迹进行历史考证,论述了中共党员顾复生创立“青浦抗日人民自卫队”和青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及日后成为新四军驻青浦抗日游击队的经过。通过历史事实的梳理,指出上海青浦抗日游击队的军事活动,积极配合了新四军在江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也为新四军主力部队输送了军事干部和作战人员,日后更成为华东野战军的主力。他们的奋斗事迹也粉碎了目前社会上所出现的“新四军只打内战不抗日”的谣言。韩洪泉强调,上海郊县的抗日武装斗争,为配合新四军开辟和创建苏南、苏中和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发挥了战略配合作用。 (三)上海地下党和人民通过不同渠道筹集财物支援新四军,改善了新四军物质匮乏和财力困难的局面。新四军初创时期,除了人才奇缺外,物质匮乏和财力困难更显突出,迫切需要上海支援。上海地下党和上海人民通过募捐、献金、义卖、义演等活动,筹集财物支援新四军。上海仅在抗战初期支援新四军的捐款就达130万元,对建军初期的新四军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救急作用。此外,上海地下党和上海人民还输送和协助采购了新四军和根据地亟需的印刷、印钞、军工器材,以及西药、医疗设备,尤其是上海籍干部冯少白通过上海地下党的协助,设法买到了10大箱药品和医疗器械,大大改善了后方医院的物质条件。 (四)在上海地下党的组织下,上海人民在抗战年代为新四军提供了宣传、文化等方面的支援,成为新四军在华中团结和教育人民,打击和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邵雍以文化艺术为中心探讨了上海人民对新四军的宣传、文化支援情况,归纳为3个方面:一是广泛的舆论宣传,彰显了新四军的抗日战功,有力强调了新四军的合法性与正义性;二是多种形式的声援与慰问给战斗中的新四军送去了急需的物资与精神激励;三是一批有才华的文化人投笔从戎,利用上海丰富的文化资源,充实与加强了新四军的文化宣教队伍,并以此为种子,又培养出了一代新人,大大丰富了抗日军民的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 这次学术研讨会对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根据地中流砥柱的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完整提升。 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军,立下了丰功伟绩,被毛泽东誉为“华中人民的长城”。与会者认为,华中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联系华北、华南之枢纽,新四军开辟华中根据地,使3420多万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我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成功实践和发展,不仅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全国解放战争准备了战场和前进基地。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刘苏闽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新四军的历史地位和丰功伟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军,与八路军并肩战斗,并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最多时抗击和牵制日军16万,占侵华日军总数22%;伪军23万,占总数30%,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新四军是维护抗日、团结、进步的坚定力量。在面对日趋严重的妥协投降和分裂倒退危险的情况下,新四军坚持有理有力有节的原则,以斗争反对投降,以斗争促进团结,以斗争谋求进步,以斗争赢得发展,新四军是在抗日和反顽斗争中发展壮大。(3)新四军的发展实践和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其中包含了以铁军精神为内涵的人民军队建设理论,以“兵民是胜利之本”为核心的人民战争理论,以游击战争与大兵团作战为融合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4)华中抗日根据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有益的借鉴。 此外,华中抗日根据地在抗战时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还得益于新四军对日军开展的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华东师范大学曹景文教授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1)建立健全对日军统战工作机构,积极培养统战工作人才。(2)积极了解敌情,制定正确的对日军统战政策。(3)对日军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以动摇日军的斗志。(4)正确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分化瓦解日军。(5)利用觉醒的日军俘虏开展统战工作,建立日本人反战组织。新四军对日军的统战工作为华中战场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不仅分化瓦解了敌人,还使新四军从敌占区获得了一定的军需物资和重要情报,加速了日军的投降和抗战的胜利。 特别是这次学术研讨会围绕新四军对上海抗战的巨大作用和历史地位,进行了认真阐述和理论归纳。上文提及同济大学唐培吉教授六方面的归纳和童志强五个方面的归纳和梳理。证明“新四军和华中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对上海人民的支持,在上海人民抗日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本次研讨会还专门聚焦了华中根据地内各分区根据地与上海在抗战期间的互动联系。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李茂辉阐述了新四军7师暨皖江抗日根据地与上海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新四军在安徽的皖江根据地集结出发东进,为包括上海在内的江南人民带去了中国共产党坚决依靠人民,坚持抗战的思想、意志和战力,上海人民则向皖江根据地的新四军输送的是人心的向往、人力和物资技术上的大力支持。皖江根据地的新四军通过开辟贸易渠道、开办贸易公司、各类工厂、大江银行,同上海人民保持经济联系,度过了根据地财政枯竭、供给困难的不利局面。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二师活动的淮南抗日根据地,是上海地下党坚实稳固的后方,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的卞龙对此作了详尽的论述。在1941年12月日军占领租界后,江苏省委在淮南区党委、淮南交通总站等组织的协助下,从上海安全转移至淮南根据地,客观上保护了省委组织及领导骨干,为上海党组织的发展及以后的斗争保留了革命有生力量。江苏省委撤至淮南根据地时,正是根据地整风运动的开展时期,在华中局城工部的支持保障下,江苏省委组织整风学习班,一百多名上海地下党员在淮南根据地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工作经验,彻底摆脱了“左”倾教条主义以及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上海地下党员结束学习后陆续返回上海工作,在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城市工作应配合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的精神,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南通市新四军研究会的施文彬研究了抗战时期南通与上海的密切关系,他指出上海的崇明岛当时隶属于南通地区所属的四分区管辖,位于上海的江苏省委则直接领导中共南通地区党组织,指导南通地区的革命斗争。南通地区是上海连接苏北、苏中的重要纽带。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缺乏武器、物资供给的严峻形势下,新四军通过张渭清等人通过南通地区的特殊渠道运送情报、人员和物资。南通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大大方便了上海、苏南日伪控制区与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之间的交往与联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我代表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向到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支持这次学术会议的各地区党史办、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领导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承办这次会议并作出贡献的全部工作人员,对他们辛勤劳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我宣布:新四军与上海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胜利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