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为杰出出版人和名记者立传,为当代新闻出版树立行业榜样,培育文化职业创新精神。这是“中国出版家丛书”和“中国名记者丛书”编辑出版的现实意义。作为丛书首本推出的《中国出版家邹韬奋》首发式暨出版座谈会”于4月21日在上海衡山宾馆举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首发式并致辞。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主持会议。此项活动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韬奋基金会、人民出版社主办,上海韬奋纪念馆协办。 人民出版社副总编于青首先介绍了《中国出版家邹韬奋》的出版情况。韬奋先生是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先驱,他主编的“六刊一报”和他创办的生活书店,在中国出版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他“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和在他未完成的遗著中总结的生活书店的八种传统(坚定、虚心、公正、负责、刻苦、耐劳、服务精神、同志爱),都是我们在出版工作中应该保持和弘扬的。我们出版《中国出版家邹韬奋》一书,就是为了继承韬奋先生的出版精神,并把它永远传递下去。 本书作者陈挥随后披露了自己30年来韬奋研究的历程,以及本书的撰写思路。本书在作者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丛书的编撰思路,以韬奋的出版编辑生涯为主线,全面阐述了韬奋从主编《生活》周刊,创办生活书店,到创办《大众生活》《生活日报》《抗战》,主编《全民抗战》的战斗历程,以及韬奋从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思想转变。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少将介绍了1941年后,韬奋辗转来到苏中抗日根据地,在大后方的活动情况,他同新四军部队一起行动,考察抗日民主的各项活动,并在大会上多次演讲、作报告。韬奋说:“过去十年来从事于民主运动,只是隔靴搔痒,今天才在实际中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韬奋在华中解放区有很大的影响,他逝世后,新四军各个根据地都有“韬奋书店”,与新华书店并列齐名。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忻平教授对《中国出版家邹韬奋》作出了评论,指出本书的特色是摒弃了人物传记传统的编年写法,框架逻辑性强,以专题引领,史料丰富,理论隐于其中,值得向干部群众和广大学生推荐。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王为松在发言中介绍了上海人民出版社为纪念韬奋诞辰分别于1995年出版《韬奋全集》、2015年出版《韬奋全集》(增补本)。出版人要读韬奋先生的书,因为他是出版界唯一一个入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也是出版界最高荣誉“韬奋出版奖”的名称由来。韬奋先生在《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一书中,对民主管理、干部待遇的论述,与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不谋而合。 作为“中国出版家丛书”和“中国名记者丛书”的主编,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讲话中指出,今天不是一个普通的图书首发式,而是纪念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民族危亡中追求救国真理的人民出版家邹韬奋。我们是借助这样的形式,向我国优秀的出版前辈、革命出版家,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一个国家的文化振兴,出版的角色不可或缺,且在其中承担着创造、记录和传承的重要职责,任何国家的出版都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中国出版业是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排头兵、主力军,也处于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并存。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学习和发扬出版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总结和吸收前人可贵的实践经验,对我们的出版事业有特别重要意义。 以《中国出版家邹韬奋》为代表的“中国出版家丛书”和“中国名记者丛书”,包含了两方面的追求:一是为文化人立传,要推出一批杰出的近现代出版人物和名记者,弘扬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的职业精神,为当代新闻出版树立行业榜样,推动当代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文化职业创新精神。二是为文化立传,通过对杰出文化人物出版、新闻事迹的编辑出版,更多地发掘新闻出版的史料,整理记录传承这一时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活动和成果,为丰富出版史、新闻史的研究和新闻学、编辑学的研究,进而为一个时期的文化史研究,提供尽可能多的宝贵资料。 座谈会后,与会领导向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市新闻出版局团委这七家单位赠书。 邹韬奋女儿、韬奋基金会原秘书长邹嘉骊,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苏敏,韬奋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增顺,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长胡国强,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黎萍,以及新闻出版界的数十位代表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